大发现!
闽侯赤塘山考古发掘
发现42座古墓葬
其中有10座商周墓葬 32座六朝至唐朝墓葬
21日,2018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省内考古专家们汇报了去年主要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其中不少内容系首次披露。
那么
众多古墓有多少逃过盗挖?
连江定海深海之下,
古沉船如何一个个被发现?
鼓楼冶山遗址里,
古代建筑台基究竟是什么朝代的?
这些神秘的历史文物背后
到底隐藏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起跟乌山君来了解下
↓↓↓
赤塘山发掘古墓 大部分遭盗挖
赤塘山考古出土的商代晚期器具。
去年11月起,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组队,开展了赤塘山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
赤塘山遗址位于闽侯上街镇上街村,面积约239000平方米。此次考古,已发掘商周土坑墓10座,六朝至唐砖室墓32座,唐代土坑墓2座,出土商周器物26件,六朝至唐器物136件。
其中,商周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葬具及人骨均已无存,不过出土较多可复原陶器和原始青瓷器,为闽江下游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珍贵资料。
赤塘山墓葬群里的墓砖纹饰拓片。
数量较多的六朝至唐墓葬群中,初步统计东晋墓有13座,南朝墓12座,唐代墓7座。可令人心痛的是,其中29座有被盗挖的现象,不少盗洞内还留有矿泉水瓶。
记者了解到,在没被盗挖的一些东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发钗、纺纶、剪刀、痰盂、盘口壶等随葬品。而在南朝和唐朝墓葬中,丰富多样的墓砖纹饰是一看点:南朝墓葬墓砖纹饰多为篦梳纹、变体钱纹、动物纹,到了唐朝墓砖纹饰,篦梳纹消失,以钱纹、莲瓣纹、鱼纹为主。
有趣的是,唐代还有两座土坑墓,墓内都有硕大的缸,大缸内曾经装着什么,还有待考古专家揭秘。
据了解,六朝至唐墓葬群的发现,对研究福州地区这段时期的丧葬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可成为今后闽江下游六朝到唐墓葬的断代标尺。
白头山遗址发现旱作农业证据
21日的汇报会,还透露了位于闽侯县荆溪镇的白头山遗址发掘的新进展。
2018年4月至7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组队,在闽侯二桥项目涉及白头山遗址范围内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闽侯白头山遗址。(来源:闽侯文博)
考古发现,至少从距今5500年~5000年开始,一直到商周时期,这里都有史前人类活动,是一处延续时间较长的聚落遗址,这对于了解闽江下游地区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昙石山文化的三个层位发现了7粒黍子稃壳植硅体,这是首次在闽江下游遗址的昙石山文化层中发现旱作农业的成分,也是该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旱作农业的证据,为水稻和黍粟向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蔡喜鹏介绍。
冶山路一侧工地发现汉宋时期建筑台基
此次汇报会还透露了鼓楼区冶山路一侧——省林业局工地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进展。
欧冶池。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著名冶炼家欧冶子在此铸造名剑。
2018年10月到12月,考古队在此开展实地考古调查勘探,主要收获是发现汉代和宋代两个时期的建筑台基。
据了解,汉代台基虽然后期破坏严重,但在西南部发现一柱础石,同时在其附近几平方米的地方出土了瓦当5件,不仅证明了这里是汉冶城宫殿区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南临欧冶池,它可能是宫殿的更中心区。
而宋代台基西侧沟内残存一石木建筑基础,加上沟内出土了大量当时人们使用的生活用品,足以证明当时福州经济的繁荣。
仙女山砖室墓 5件青瓷器保存完好
仙女山墓地中的随葬品——烛台。
在平潭,去年考古方面也有重大发现。
去年9月27日开始,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闻捷带领厦门考古实习队,住进了平潭考古基地,开始田野考古实习。
平潭榕山遗址中犁沟的痕迹。
在平潭榕山遗址,他们和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一处距今约3000年的聚落遗址,发掘面积约800平方米,发掘出包括房址、水井、墓葬、堆石等30处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中旬,师生们还在不远处的仙女山,抢救性清理发掘了一座距今1500年左右的砖室墓。这是平潭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遗址,意义重大。墓葬中出土的6件随葬品,除了剪刀外,5件青瓷器均保存完好,造型精美。
21日在汇报会上,张闻捷首次晒出了这5件随葬品的照片,包括四系罐、盘口壶、双系罐、莲花口灯台、烛台。
海坛海峡水下考古发现10多处疑似沉船
资料图(平潭时报)。
除了陆地上的考古,记者了解到,平潭水下考古也有新成绩。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介绍,2018年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实践了区域系统调查方法。
“这次水下调查主要集中在大练岛南侧4号海域,通过多波束、侧扫声呐扫测。在浅地层声呐发现疑点9处,侧扫声呐发现疑点10处。”羊泽林介绍,疑点处的图像不少呈船状物体,可以判断可能是古代沉船,根据这些疑点,下一步将一个个进行水下摸排探查。
新闻多看点——
除了以上这些遗址
福州连江定海湾
重大考古发现
也曾在全国轰动一时!
↓↓↓
定海沉船遗址 千年沉船罕见文物福州连江定海湾究竟是连江著名“三湾”之一,素称“闽江北喉”,有着“福州最美海湾”“福州马尔代夫”等美誉。在福州“海丝印记”中这里也占据着重要分量,它还是中国水下考古的“摇篮”,创下多个第一。定海白礁沉船遗址曾出水文物近3000件,现藏于连江县博物馆的有1000多件。
定海湾古代沉船文物
这把明代郑成功时期的国姓府铜铳是我国罕见文物,已成为连江县博物馆如今的镇馆之宝。
由于福州连江定海湾岛礁遍布,南风肆虐,导致了古往今来众多的沉船事故。历代船运往返频繁沉入海底的遗物非常丰富,定海湾至黄岐湾一带海底水域均有发现。
据了解,仅定海渔民在海上扒壳作业中,就发现有9处沉船点,在沉船点打捞出船龙骨、古代陶瓷器、石器、锡器、铜器和铁器等数万件海底存物,其中宋元时期陶瓷器皿最多。宋代铲形石砚、石洗、元代铜权、南宋青釉执壶、明长腹小口瓶等都是文物珍品。
定海湾“扒壳”作业惊现古代沉船文物。
80年代初,定海渔民扒壳船挖了一大批瓷器上来,当时他们也不知道是文物,有的挖上来又往水里扔下去,或者拿一小部分带回来到处扔,不认识这东西,他就扔在房前屋后。
由于定海湾岛礁遍布,南风肆虐,导致了古往今来众多的沉船事故。历代船运往返频繁沉入海底的遗物非常丰富,定海湾至黄岐湾一带海底水域均有发现。
每一件文物
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
为这些历史文明
点赞!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综合 福州日报 福州晚报 平潭时报 连江微新闻等
编辑 李永华
监制 赵金华 吴文霖
推荐阅读
谍照大曝光!福州城区最长隧道雄姿初露!“3.5环”时代即将开启……
快讯!福建发布任前公示 11人分别拟提(转)任正、副厅级领导职务
重磅!事关157万人,福州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下月执行!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掌上福州
客户端
福州人都下载
福州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福州人都关注
福州新闻网
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觉得好看,你就点↓↓↓
长沙一学校工地发现42座古墓,墓主人是谁?有何背景?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古墓的发现,也为现代的人们揭开古代文化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长沙的一个学校,工地施工的时候发现了42座古墓,考古学家已经发掘了24座,分属不同年代,其中有五座墓年代不详,大多数是平民墓葬,有少数的中等贵族墓葬。这些古墓的发掘,对了解古代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长沙一学校工地发现42座古墓
在湖南长沙的一个中学,在施工的时候发现了古墓,考古专家们于是进行了勘探和发掘,据长沙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讲,在这里发现了42座古墓,已经发掘24座,在已经发掘的古墓中,这些墓葬分属于不同的朝代,有西汉时期的,也有东汉末年的,有唐宋时期的,还有没有任何标识,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的。
墓主人是谁?有何背景?
经过了考古专家们的仔细发掘和研究,这些墓葬的主人大部分都是一些中小型的平民墓葬,只有极少数的墓葬属于贵族墓葬。墓葬的主人也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在已经发掘的24座墓葬中,考古专家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最终确定,有五座为西汉时期的,有三座为东汉末年的,有十一座为唐宋时期的,剩下五座年代不详。
这些古墓的发现和发掘对了解古文化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掘古墓,是为了研究古人们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活动轨迹,让如今的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真相,通过历史史料和文献记载以及现实考古中大量的文物佐证,切实地了解人类创造的文化,让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更清晰更具体。古墓发掘对了解古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其形制有何特别之处?
根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资料,从渑池的鹿寺西遗址发掘出了42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墓葬的组合和形状与洛阳旭阳公墓的中小型墓葬基本相同。基于此,考古队认为这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戎族的陵墓。这是继徐阳公墓后中原的另一座戎公墓。它再次证实了春秋时期戎族人内陆移民的历史事实,也为春秋时期戎族人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
该地点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芦寺村。 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在鹿寺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挖掘期间,清理了二里头时期凌阴的1座,123墓葬,197个灰坑。报告指出,墓葬是这次发掘的重点。其中,春秋时期的墓葬42座,西周时期的墓葬57座,出土的器物共430套,主要是陶器,主要以陶器为主, 此外还有骨头,骨头工具,铅工具,石器工具等。铜器等等。据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春秋时期的墓葬均为长方形的竖孔土坑墓。坟墓的方向大多是南北。有些坟墓有壁龛。有两种类型的葬礼。墓葬陶器大多放在棺材之间或壁龛中。陶器的组合是相对固定的。它是单耳锅,盆和锅的组合,在单耳锅中发现了猪骨头或羊骨头。
202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旭阳公墓发现了陆浑戎王室的陵墓。 “这些陵墓的组成和形状与洛阳旭阳公墓的中小型陵墓基本相同。大多数陶器是手工制作的,具有粗糙的工艺,并且墓葬的骨质相对较深,强。”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 “据此,我们认为这些陵墓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戎氏墓葬。这是继徐阳公墓后中原的另一个戎氏公墓。它再次证实了戎氏民族在此期间的内部迁移的历史事实。春秋战国时期。它为春秋战国时期内陆移民的戎族人的分布和探索戎族人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材料。”
据报道,西周墓葬排列整齐,墓葬习俗相对统一。他们都是长方形的垂直洞穴土坑墓。坟墓的方向大多是东西向。大多数的墓主被埋葬在他们的背上直的四肢,他们的头朝西。根据墓葬习俗的特点,考古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陵墓应该是西周时期殷氏幸存者的陵墓。这是三门峡地区首个尹氏幸存者陵墓。这也是近年来尹幸存者难得的大型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