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
迎来重大考古发现
11月14日,记者从阜阳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岳家湖遗址是阜阳三区发现发掘的唯一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将阜阳三区的历史提前到距今5000年。
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阜阳市颍东区朝阳大道与颍河东路交叉口东南角市肿瘤医院新区建筑工地内。
2020年6月-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颍东区文旅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掘600多平方米。
此次岳家湖遗址共分三个发掘区,东北部为一、二区,西南部为三区。一区发现1座宋代砖砌水井,出土少量陶瓷残片。二区发现有壕沟、墓葬、灰坑、祭祀坑等遗迹30余处。三区发现灰坑、墓葬等20余处,其中2座大型灰坑,形制比较规整,填土多层分布,性质较为特殊。
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以陶器为主,少量石器、骨器。陶器有鼎、鬹、豆、盆、盘、大口尊、杯、罐、纺轮、器盖等;石器有钺、凿、锛、钻、砺石、镞等;骨器有凿、针等。
岳家湖遗址主体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另有少量宋、明、清遗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副主任张小雷介绍说:“可以看出岳家湖遗址的年代,距今有4500到5000年,将人类在阜城的历史向前提前推进了1000多年,这也是阜城三区首次经过科学发掘的以新时器时代为主的遗存,它对研究皖西北地区的史前文化历史和大汶口文化向西南迁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把遗址挖掘与岳家湖公园结合起来,建成一个岳家湖史前文化遗址主题公园。”颍东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景波说,“同时我们将下一步考虑建设一个博物馆,让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中了解我们的史前文化,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厚。”
来源:阜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宣传中心
总监:杜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阜阳交通广播
三星堆出土文物精美绝世,为什么连专家都看不懂?
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发掘出来的文物表明,该地区曾经是一种未知文明的生存家园,它的存在很可能将改写中国历史。考古专家、历史研究人员和官员在今年3月20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宝藏属于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神秘而未知的文明很可能持续了上千年,但从未被任何(中外)史料记载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大规模发掘后,大量让人瞠目结舌的青铜器、金器出现在世人眼前,其造型与风格之怪异、工艺之精良、与中原殷商考古出土器物在外形、审美上落差之大,让人匪夷所思。据报道,这次大规模发掘始于2019年,迄今为止共出土了500余件制造于3000+年前黄金、青铜、象牙、玉器文物 。其中有一个极有可能供王者或大祭司佩戴的黄金面罩 ,从纯度、质量和制作工艺来看,是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或晚数百年)的商王朝所望尘莫及的。
况且,从中原发掘出来的殷商文物以青铜器居多,并未见金制面具 、金制手杖及金制器皿(中国人似乎没有用金子制作不实用器皿的习惯),因此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金制文物引人遐思,同时也也倍增神秘......
三星堆的新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进程可能比之前的认知更复杂,非常可能是不同的古代文化或文明碰撞、“融合”而成的。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意外发现三星堆遗址以来,其出土器物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异域风韵”,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考古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考古工作者在几个深坑中发现了一批或许是世界上体量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制作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包括高达3.5米——4米的三棵青铜“生命之树” 和一尊高2.62米的青铜立人像。由于这些出土文物器型与中原文化之间缺少明显的关联,也没有人能破译镌刻于其上的7个神秘符号(很像苏美尔泥版或古埃及楔形文字),因此关于这些精美文物的用途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器物来看,这种未知文明曾拥有高度繁荣的经济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在被秦始皇的“虎狼之师”彻底征服前,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或许被秦人焚毁以同化其民),蜀地早期的历史及民族构成仍然笼罩在层层迷雾中。
考古专家赵丛苍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在长江流域和东南亚的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有相似之处 ,这表明这种未知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许多地区进行过广泛的交流”。
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众多文物的发现,已经有力证明了3、4年前的古蜀国存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由诸多文明共同创造的)。从那些明显带有“高鼻深目”雅利安人种特点的青铜人面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比我们现有认知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这也难怪其制作复杂、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也搔破头皮、一筹莫展了!因此,我们研究夏、商以及更久远的所谓三皇五帝(唐、尧、虞、舜)时代的历史 ,要有世界性眼光,要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去抽丝剥茧,而不能仅仅局促于中华版图内皓首穷经、故步自封。
【插图源自网络】
三星堆出土文物精美绝世,为什么连专家都看不懂?
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发掘出来的文物表明,该地区曾经是一种未知文明的生存家园,它的存在很可能将改写中国历史。考古专家、历史研究人员和官员在今年3月20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宝藏属于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神秘而未知的文明很可能持续了上千年,但从未被任何(中外)史料记载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大规模发掘后,大量让人瞠目结舌的青铜器、金器出现在世人眼前,其造型与风格之怪异、工艺之精良、与中原殷商考古出土器物在外形、审美上落差之大,让人匪夷所思。据报道,这次大规模发掘始于2019年,迄今为止共出土了500余件制造于3000+年前黄金、青铜、象牙、玉器文物 。其中有一个极有可能供王者或大祭司佩戴的黄金面罩 ,从纯度、质量和制作工艺来看,是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或晚数百年)的商王朝所望尘莫及的。
况且,从中原发掘出来的殷商文物以青铜器居多,并未见金制面具 、金制手杖及金制器皿(中国人似乎没有用金子制作不实用器皿的习惯),因此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金制文物引人遐思,同时也也倍增神秘......
三星堆的新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进程可能比之前的认知更复杂,非常可能是不同的古代文化或文明碰撞、“融合”而成的。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意外发现三星堆遗址以来,其出土器物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异域风韵”,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考古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考古工作者在几个深坑中发现了一批或许是世界上体量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制作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包括高达3.5米——4米的三棵青铜“生命之树” 和一尊高2.62米的青铜立人像。由于这些出土文物器型与中原文化之间缺少明显的关联,也没有人能破译镌刻于其上的7个神秘符号(很像苏美尔泥版或古埃及楔形文字),因此关于这些精美文物的用途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器物来看,这种未知文明曾拥有高度繁荣的经济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在被秦始皇的“虎狼之师”彻底征服前,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或许被秦人焚毁以同化其民),蜀地早期的历史及民族构成仍然笼罩在层层迷雾中。
考古专家赵丛苍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在长江流域和东南亚的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有相似之处 ,这表明这种未知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许多地区进行过广泛的交流”。
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众多文物的发现,已经有力证明了3、4年前的古蜀国存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由诸多文明共同创造的)。从那些明显带有“高鼻深目”雅利安人种特点的青铜人面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比我们现有认知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这也难怪其制作复杂、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也搔破头皮、一筹莫展了!因此,我们研究夏、商以及更久远的所谓三皇五帝(唐、尧、虞、舜)时代的历史 ,要有世界性眼光,要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去抽丝剥茧,而不能仅仅局促于中华版图内皓首穷经、故步自封。
【插图源自网络】
三星堆出土文物精美绝世,为什么连专家都看不懂?
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发掘出来的文物表明,该地区曾经是一种未知文明的生存家园,它的存在很可能将改写中国历史。考古专家、历史研究人员和官员在今年3月20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宝藏属于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神秘而未知的文明很可能持续了上千年,但从未被任何(中外)史料记载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大规模发掘后,大量让人瞠目结舌的青铜器、金器出现在世人眼前,其造型与风格之怪异、工艺之精良、与中原殷商考古出土器物在外形、审美上落差之大,让人匪夷所思。据报道,这次大规模发掘始于2019年,迄今为止共出土了500余件制造于3000+年前黄金、青铜、象牙、玉器文物 。其中有一个极有可能供王者或大祭司佩戴的黄金面罩 ,从纯度、质量和制作工艺来看,是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或晚数百年)的商王朝所望尘莫及的。
况且,从中原发掘出来的殷商文物以青铜器居多,并未见金制面具 、金制手杖及金制器皿(中国人似乎没有用金子制作不实用器皿的习惯),因此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金制文物引人遐思,同时也也倍增神秘......
三星堆的新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进程可能比之前的认知更复杂,非常可能是不同的古代文化或文明碰撞、“融合”而成的。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意外发现三星堆遗址以来,其出土器物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异域风韵”,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考古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考古工作者在几个深坑中发现了一批或许是世界上体量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制作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包括高达3.5米——4米的三棵青铜“生命之树” 和一尊高2.62米的青铜立人像。由于这些出土文物器型与中原文化之间缺少明显的关联,也没有人能破译镌刻于其上的7个神秘符号(很像苏美尔泥版或古埃及楔形文字),因此关于这些精美文物的用途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器物来看,这种未知文明曾拥有高度繁荣的经济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在被秦始皇的“虎狼之师”彻底征服前,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或许被秦人焚毁以同化其民),蜀地早期的历史及民族构成仍然笼罩在层层迷雾中。
考古专家赵丛苍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在长江流域和东南亚的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有相似之处 ,这表明这种未知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许多地区进行过广泛的交流”。
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众多文物的发现,已经有力证明了3、4年前的古蜀国存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由诸多文明共同创造的)。从那些明显带有“高鼻深目”雅利安人种特点的青铜人面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比我们现有认知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这也难怪其制作复杂、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也搔破头皮、一筹莫展了!因此,我们研究夏、商以及更久远的所谓三皇五帝(唐、尧、虞、舜)时代的历史 ,要有世界性眼光,要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去抽丝剥茧,而不能仅仅局促于中华版图内皓首穷经、故步自封。
【插图源自网络】
三星堆出土文物精美绝世,为什么连专家都看不懂?
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发掘出来的文物表明,该地区曾经是一种未知文明的生存家园,它的存在很可能将改写中国历史。考古专家、历史研究人员和官员在今年3月20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宝藏属于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神秘而未知的文明很可能持续了上千年,但从未被任何(中外)史料记载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大规模发掘后,大量让人瞠目结舌的青铜器、金器出现在世人眼前,其造型与风格之怪异、工艺之精良、与中原殷商考古出土器物在外形、审美上落差之大,让人匪夷所思。据报道,这次大规模发掘始于2019年,迄今为止共出土了500余件制造于3000+年前黄金、青铜、象牙、玉器文物 。其中有一个极有可能供王者或大祭司佩戴的黄金面罩 ,从纯度、质量和制作工艺来看,是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或晚数百年)的商王朝所望尘莫及的。
况且,从中原发掘出来的殷商文物以青铜器居多,并未见金制面具 、金制手杖及金制器皿(中国人似乎没有用金子制作不实用器皿的习惯),因此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金制文物引人遐思,同时也也倍增神秘......
三星堆的新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进程可能比之前的认知更复杂,非常可能是不同的古代文化或文明碰撞、“融合”而成的。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意外发现三星堆遗址以来,其出土器物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异域风韵”,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考古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考古工作者在几个深坑中发现了一批或许是世界上体量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制作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包括高达3.5米——4米的三棵青铜“生命之树” 和一尊高2.62米的青铜立人像。由于这些出土文物器型与中原文化之间缺少明显的关联,也没有人能破译镌刻于其上的7个神秘符号(很像苏美尔泥版或古埃及楔形文字),因此关于这些精美文物的用途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器物来看,这种未知文明曾拥有高度繁荣的经济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在被秦始皇的“虎狼之师”彻底征服前,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或许被秦人焚毁以同化其民),蜀地早期的历史及民族构成仍然笼罩在层层迷雾中。
考古专家赵丛苍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在长江流域和东南亚的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有相似之处 ,这表明这种未知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许多地区进行过广泛的交流”。
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众多文物的发现,已经有力证明了3、4年前的古蜀国存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由诸多文明共同创造的)。从那些明显带有“高鼻深目”雅利安人种特点的青铜人面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比我们现有认知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这也难怪其制作复杂、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也搔破头皮、一筹莫展了!因此,我们研究夏、商以及更久远的所谓三皇五帝(唐、尧、虞、舜)时代的历史 ,要有世界性眼光,要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去抽丝剥茧,而不能仅仅局促于中华版图内皓首穷经、故步自封。
【插图源自网络】
三星堆出土文物精美绝世,为什么连专家都看不懂?
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发掘出来的文物表明,该地区曾经是一种未知文明的生存家园,它的存在很可能将改写中国历史。考古专家、历史研究人员和官员在今年3月20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宝藏属于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神秘而未知的文明很可能持续了上千年,但从未被任何(中外)史料记载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大规模发掘后,大量让人瞠目结舌的青铜器、金器出现在世人眼前,其造型与风格之怪异、工艺之精良、与中原殷商考古出土器物在外形、审美上落差之大,让人匪夷所思。据报道,这次大规模发掘始于2019年,迄今为止共出土了500余件制造于3000+年前黄金、青铜、象牙、玉器文物 。其中有一个极有可能供王者或大祭司佩戴的黄金面罩 ,从纯度、质量和制作工艺来看,是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或晚数百年)的商王朝所望尘莫及的。
况且,从中原发掘出来的殷商文物以青铜器居多,并未见金制面具 、金制手杖及金制器皿(中国人似乎没有用金子制作不实用器皿的习惯),因此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金制文物引人遐思,同时也也倍增神秘......
三星堆的新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进程可能比之前的认知更复杂,非常可能是不同的古代文化或文明碰撞、“融合”而成的。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意外发现三星堆遗址以来,其出土器物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异域风韵”,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考古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考古工作者在几个深坑中发现了一批或许是世界上体量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制作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包括高达3.5米——4米的三棵青铜“生命之树” 和一尊高2.62米的青铜立人像。由于这些出土文物器型与中原文化之间缺少明显的关联,也没有人能破译镌刻于其上的7个神秘符号(很像苏美尔泥版或古埃及楔形文字),因此关于这些精美文物的用途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器物来看,这种未知文明曾拥有高度繁荣的经济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在被秦始皇的“虎狼之师”彻底征服前,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或许被秦人焚毁以同化其民),蜀地早期的历史及民族构成仍然笼罩在层层迷雾中。
考古专家赵丛苍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在长江流域和东南亚的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有相似之处 ,这表明这种未知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许多地区进行过广泛的交流”。
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众多文物的发现,已经有力证明了3、4年前的古蜀国存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由诸多文明共同创造的)。从那些明显带有“高鼻深目”雅利安人种特点的青铜人面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比我们现有认知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这也难怪其制作复杂、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也搔破头皮、一筹莫展了!因此,我们研究夏、商以及更久远的所谓三皇五帝(唐、尧、虞、舜)时代的历史 ,要有世界性眼光,要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去抽丝剥茧,而不能仅仅局促于中华版图内皓首穷经、故步自封。
【插图源自网络】
中国考古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房屋建筑材料,五千年前的建筑材料有何特点?
中国考古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房屋建筑材料,这件事情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得不说的是5000年前的建筑材料,让我们感觉到也是已经像极了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让每个人感觉到非常的意外。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时候人们的科技并没有这么发达,有水泥混凝土这类产物也是让每个人感觉到非常的震惊的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次也刷新了对杨上村遗址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屋建筑的鉴别,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能够投入到这次的研发中,只有这样才可以研究该时期的房屋建筑技术提供更多的资料。
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投身于这次的探索之中,目前的具体材质成分以及强度还在检测之中,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的检测出来。让每个好奇的人都能够看见事情的真相,我们对于这件事情也是感觉到非常的震惊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高楼林立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对于古代来说有如此高科技的产物还是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疑惑的,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的解开谜团,让每个人都能够好奇心得到满足。
同时不得不说的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草拌泥红烧土,像这种混凝土是非常的难看见的,也是让很多的人感到非常的疑惑,这些事情也告诉我们。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只有仰望我们的古人回忆我们的古人,我们的世界才能最快的发展,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记住这一点,同时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好好学习才可以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好的推敲。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有5000年了吗?
5000年前的中国什么样?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发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据此发现,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也将修改。
“探源工程”起于2001年,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研究团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国内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参与。
多处巨城遗址还原“古国文明”
文明起源与国家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关于文明起源,国际学术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提出许多观点和理论,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在相当长时间里,既缺乏资料,也缺乏系统的认识。
“探源工程”逐渐揭开了中国上古史的神秘面纱。
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已取得多方面重要进展: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透露,中华文明探源实施的十几年里,研究人员在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开展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这些重要遗址分别是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和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
其中位于浙江北部的良渚遗址修建于大约5000年前,该遗址是在沼泽上修建的,为了防止北边山洪对城的侵害,在修建之前先动员人力修了一个长3.5公里、宽达10多米的巨型水坝,或叫水利工程。据水利专家研究,这个水坝除了具有防洪的功能外,因为有高坝、低坝,还有的是根据不同水位蓄水灌溉,是一个水利工程。后来,在作为城的中心部位修建了一个630米长、450米宽、10多米高的大型土台,土方量大约200多万立方米,都是用草包泥从别的地方运来修建的。同时,围绕这个高台又修建了长1900米、宽1700米的大型城址,面积大约300万平方米。
由于建在沼泽上,先要从别的地方运来大量石块作为基础,然后从别的地方运来黄土进行修建。“我们最新发现表明,在内城外面又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城址。这样总的工程量,据初步估算是1200万立方米,如果动用1万个劳动力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完成。能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人力,来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如果仅仅是一个部落或者一个联盟是不可想象的,应该是动员了相当广阔地方的人力。”王巍说。
除了高等级的宫殿之外,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祭坛上修建。一座墓里往往有上百件随葬品,尤其是有制作精良的玉琮玉璧这样和宗教有关的玉器和制作非常精致的武器——玉钺,甚至有的短柄钺上还有玉质装饰,显然是军事指挥权力的象征。所以说这是一个阶级分化相当严重的社会,是一个产生了权力、王权的社会。以这个为代表,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5000年前后,已经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
另外,在中原地区,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分别发现了面积在280万乃至40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这些城址内社会分化严重,高等级的建筑周围有高高的围墙围绕。像石峁高等级的建筑区皇城台城墙高达9米,军事防御色彩浓厚,高等级建筑中不仅规模大,而且制作非常精致。陶寺的宫殿还有可能用了陶制的建筑材料,相当于后世的瓦之类。这一时期,墓葬当中反映的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小墓一无所有,或仅有一两件武器、陶器;但是大型墓葬,随葬上百件随葬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有表明等级身份的随葬品。
王巍称,像这样的社会,显然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部落联盟,应该已经进入到国家阶段。而且,陶寺遗址发现了冶金术应用的实例、最早的空腔铜器以及能够确定为文字的材料。虽然只是少数人拥有,但是说明这些先进因素已在当时被使用。“所以我们觉得,中原地区在这个时期已经进入到初级文明的阶段。依据这几个巨型的城址,以及他们稳定的控制范围,相互之间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我们认为当时的社会整体上虽然还没有形成王朝,但是应该进入了王朝之前的‘古国文明’的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距今5000年前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西辽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已经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王巍称。
“古国时代”文明填补历史空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另一重要成果是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对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历史。换句话说,是传说时代有些古人对更古时代的传说,这个传说有的不那么牢靠,有的有历史真实的影子,而且数量不多。经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此前多年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积累,到现在,终于可以对这段历史做出一番描述了,从而填补了中国历史上非常关键的空白。
赵辉指出,“探源工程”启动至今,已经确认,在距今5000年前后,以良渚文明为代表,中国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这个大范围里面,一些地方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有了自己的国家。而以此为起点,一直到距今3800年左右,在1000多年的时段里,各个地方的社会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步入了文明。这种诸多地方文明并立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传说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是天下万国、天下万邦的情景相吻合,所以我们借用这个意境,把这个时代叫做“古国时代”。
总结“古国时代”各个地方文明特征,赵辉称,这些文明都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如出现了专门为贵族服务的、由贵族专享的手工业生产,以及由大型建筑或不同丧葬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等级制度;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城市里面不光是人口多,城市里面居民的构成也不像一个普通的以血缘、氏族为主的农业村落,而是按照行业、按照不同的功能组织居民,还有最高等级的统治阶层等。这样就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分化,城和乡之间又有明确的隶属关系,这个社会在宏观结构上也不再是一个平等、平均的现象。另外,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这样的大型遗址里,可以看到,大型建筑是需要动员很多社会资源修建的。而这些大型建筑以及由战争、暴力来褫夺人的生命等现象,背后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个强制性的权威,换句话说就是王权,以及中心城市和附近的区域性隶属关系。
“探源工程”最近十来年最新的发现表明,尽管中国文明的起源、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由于地理的原因处在东亚地区,是相对独立、自己摸索向前发展的,但是在“古国时代”的晚期,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和其他外来文明有了接触,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这说明,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为了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昨天,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透露,“探源工程”中,新技术发挥了很多关键作用,比如将遥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实验室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运用到空间数据的采集、遗址的寻找发现、现场文物信息的提取等工作中。
举例来说,发现良渚文化5000年前大型水坝遗址,就和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密切,应该说是遥感技术助力发现了这样一个大的历史遗迹。
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年代的测定问题,碳十四测年技术就可以进行比较准确的年代测定,所测定的年代对初步建立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和都邑性遗址及其考古学文化兴衰的绝对年代,发挥了支撑作用。
另外,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物种的起源测定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小麦、黄牛、绵羊从何而来,主要依靠的就是现代生物技术。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我们国家是水稻和粟、黍的发源地。这也是‘探源工程’一个重要内容。大约在一万年前,南方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北方开始种植粟、黍,就是小米和黏的黄米,我们应该把这样的知识也加入到课本当中。”王巍说,“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人类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发布、发表,我们也在积极对接,把这些新的成果及时反映到教科书里面。”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透露,现在初中用的历史教科书对照“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修改方案已经确定,内容也基本确定下来了。
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根据工程新成果,增补一些过去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比如像石峁文化、屈家岭文化、宝墩遗址等;对原有的表述进行细化,如良渚遗址中发现的大型水坝、古城遗址等内容;更新教科书里的一些图表。“原来有一些遗址图里没有,现在做了修改补充,有些照片采用新的考古照片。”据介绍,目前初中教科书已经修改完成,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关于中国史这部分也编完了,也对照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实,高校《考古学概论》教材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将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积极与科技部等部门协商,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后续研究工作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尽快完成指南的编制、发布,精心组织实施。并积极配合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加强成果整理与宣传。同时,继续对相关重要遗址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和有效保护,积极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力做好良渚等重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古遗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公布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有若干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建设中,像良渚遗址就是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很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比如安阳殷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今后我们将积极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
“探源工程”揭秘中国上古史
1 距今5800年前后
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2 距今5300年前后
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
3 距今3800年前后
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