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学以来,育儿初中积极创新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文化内涵,拓宽第二课堂育人渠道,扎实增进教育民生福祉。
6月21日下午,学校邀请历史文物专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何晓琳来校开展“历史文物进校园”活动。活动以“听讲座,学历史,赏文物”为主题,以文物历史知识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何教授根据考古团队2021年在马庙镇育儿村琚新屋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结合其历史渊源,向八年级学生们详细讲述该遗址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发掘成果展示及其现实意义。
何教授结合此次发掘的遗迹和遗物,用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揭开考古学神秘面纱,科普考古发掘的方法和意义,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勉励同学们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讲座结束后,何晓琳副教授与育中学子开展互动交流,现场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对考古感兴趣的问题。
怀宁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县博物馆馆长何张俊,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程菊生及全体员工,育儿初中全体行政人员、班主任和八年级学生共18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育儿初中校长杨志勇表示,学校将继续探索多元化课后服务,积极发挥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收获别样精彩。
(童刚)
“双减”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双减政策目的是:双减政策下,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双减”?
有以下三点:
一、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
“双减”政策落地后,共青团中央也专门发布回应:“一个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家长,一定要真正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来。“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把桨,只有双方同心同向,孩子才能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航行,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家长是孩子一生的榜样。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是老师和家长奋力托举的身影。“双减”之下,家长要配合和支持老师,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关心和责备,相互信任。家长和老师之间保持默契配合是良好教育的起点。
我们相信,家长和老师的合作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二、用爱滋养,用心陪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家杜威曾说:“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都是形成品格。在每个人的人生成长中,没有比父母更重要的老师了,最好的导师就是夫妻之爱。”孩子们可能不需要好的物质条件,但一定想要一个温暖的家。父母相亲相爱的家庭,是孩子获得爱和温暖的最佳场所。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以延缓满足,情绪稳定,内心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积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用爱滋养爱人,也要滋养孩子。陪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也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陪伴,不仅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像一棵小树苗一样不畏风雨、茁壮成长,不仅学业越来越好,整个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才能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不仅学习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信。教育不能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工作再忙也要陪伴。尤其是在“双减”下,要真正用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陪伴孩子。用心倾听,用心交流,用心帮助。
记住孩子和父母一起度过童年,这是健全人格的最佳课程。
三、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与优秀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例如: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而好的运动习惯则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又如优秀的劳动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而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力的推动, 最终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