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肆虐快三年了,这种病毒已经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那么这个导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SARS-CoV-2病毒,是怎么出来的。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引发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人工合成的。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在10月20日发布在bioRxiv预印本(未经过正式的同行评审)的研究表示,导致Covid-19大流行的病毒很可能是在实验室中制造的。一个由三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在将其结构与“野生”和实验室传播的病毒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SARS-CoV-2是一种转基因病毒。为了在实验室中构建天然冠状病毒的合成变体,研究人员经常使用一种称为体外基因组组装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一种被称为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殊酶来生成DNA构建块,然后可以按照病毒基因组的正确顺序“缝合”在一起。为了在实验室中制造病毒,研究人员通常会设计病毒基因组来添加和移除拼接位点,称为限制性内切位点。研究人员修改这些位点的方式可以作为体外基因组组装的指纹。
研究文章截图
研究发现sars冠状病毒具有合成病毒典型的限制性酶切位点指纹。SARS-CoV-2的合成指纹在野生冠状病毒中存在异常,在实验室组装的病毒中很常见。区分SARS-CoV-2中酶切位点的突变类型(同义突变或沉默突变)是工程特征,这些沉默突变在酶切位点的集中极不可能是由随机进化产生的。限制性位点指纹和产生它们的突变模式在野生冠状病毒中都极不可能发生,而在合成病毒中几乎普遍存在。
研究截图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发现SARS-CoV-2是一种异常现象,更有可能是合成基因组组装的产物,而不是自然进化。SARSCoV-2的BsaI/BsmBI限制性内切图谱与任何野生型冠状病毒都不同,它不太可能从其最近的近亲关系进化而来。累积起来,这表明SARS-CoV-2很可能起源于一个反向遗传系统(反向遗传学是通过定点突变某基因,研究其表型来确定该基因的功能的遗传学研究方法)。根据这项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研究结果强烈显示了SARS-CoV2很可能是人工合成的。不过,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并不存在人工合成的痕迹。比如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分析,也没有发生人工合成的证据。
波士顿大学的国家新兴传染病实验室
人工合成病毒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并不是很难,在不久前美国人工合成致死率高达80%的新的新冠变体。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制造出了一种新的变体病毒杀死了80%感染它的小鼠,为了做到这一点,波士顿大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从Omicron刺突蛋白连接到原始的Covid 病毒的“骨架”上。研究人员在原始的SARS-CoV-2分离株的骨架中生成了编码Omicron S基因的嵌合重组SARS-CoV-2,并将这种病毒与原始的Omicron变体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实验的小鼠中,感染了Omicron的小鼠会导致轻度、非致命性感染,但感染了携带Omicron S的病毒会导致严重疾病,死亡率达到了80%。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当小鼠感染了Covid-19的原始菌株时,100%的小鼠会死亡。
人工合成病毒,该技术现在一般被用于研究新的疫苗。合成病毒的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只要知道其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并获得许可的细胞,就可能制造出病毒。截至2020年3月,包括天花病毒在内的9000多种不同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维护的在线数据库中公开可用。合成病毒也被研究作为潜在的基因治疗工具。但是如果一旦发生泄露事件,那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虽然病毒实验室发生泄露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比如在2016年,研究人员在匹兹堡大学的一次实验室事故中感染了寨卡病毒。一名女性研究人员在匹兹堡大学的一次实验室实验中意外感染了寨卡病毒,这是首例有人通过针刺感染病毒的报告病例。根据大学的一份声明表示,该研究人员于5月23日不小心用针刺伤了自己,并于6月1日出现症状。寨卡病毒是病毒科黄病毒科的成员。它的名字来自乌干达的Ziika森林,该病毒于1947年被首次分离出来。 还有在2013年,密尔沃基传染病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员不小心用装有H5N1(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针刺破了他戴着手套的手。
总之科技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病毒合成技术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如果利用不好,结果可能是可怕的。那么大家认为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是火宗君,我们下期再见。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研究人员3月8日在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文章称,他们通过基因组测序确认了这一新变体的存在。而且,该变体已在法国多个地区被检测到。此次疫情来源于哪里
新冠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是如何开始的?从最初报告的病例看,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一度被认为是疫情发源地。 然而,在英国《柳叶刀》杂志1月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分析了首批确诊的41例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其中只有27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回溯研究认为首名确诊患者于2019年12月1日发病,并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也没发现与之后确诊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而其家人也没出现过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相关报道中,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推测说,新冠病毒进入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三种场景:可能由一名感染者、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带到该市场。 多位专家及多项研究支持了上述观点。被称为“病毒猎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表示,新冠病毒与华南海鲜市场的联系可能不那么直接,也许该市场发生的是“二次传播”,而病毒在早些时候已开始扩散。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期以预印本形式发布论文说,他们分析了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发现其中包含58种单倍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的患者样本单倍型都是H1或其衍生类型,而H3、H13和H38等更“古老”的单倍型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的观点。 要还原新冠病毒传播链,科学家还缺少一些“拼图”,其中最关键一块是常被称为“零号病人”的首个感染者。“零号病人”是众多疑问交汇处,对寻找中间宿主以及解答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等疑问至关重要。 一个著名例子是百年前据估计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尽管此次疫情因西班牙最先报道而得名,但后来一些回溯性研究发现,首个感染者可能是来自美国堪萨斯州军营的一名士兵。 美国乔治敦大学传染病专家丹尼尔·卢西表示,考虑到病毒潜伏期等因素,首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在2019年11月或更早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从新冠病毒全球传播来看,尽管大多数新冠肺炎病例可以追踪到传染源,但美国等国家已报告了不少无法溯源的病例。在疫情日趋严重的意大利,其国内“零号病人”至今尚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