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棺没做好前毛的遗体存放在代号769的一个地下宫室。1976年安老师曾全程拍摄了毛泽东纪念堂建设的全过程,后来又拍到了水晶棺移入纪念堂的过程,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30年过去了,安老师对当时的情况还是记忆犹新。
1976年9月9号,毛主席逝世了,毛主席逝世当时是震撼大地,整个世界都在颤抖,毛主席逝世这个噩耗传遍全国以后,当时全国多少亿人口,记不清了,全国人民都震撼了,全国的这些老老少少都是哭泣不成声,包括文化大革命中受害的,包括反对过毛主席,跟过毛主席有过隔阂的这些人,也就是“地富反外右”,包括这部分人也是泣不成声。
毛主席病重期间,就说一定要把毛主席的遗体像列宁那样保存下来,让大家瞻仰,一代伟人应该把遗体留下来,能够看到他的遗体,就能回忆他的往事,就是回忆他过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为劳苦大众而解放,我们可以回忆那些过去,所以大家想到的就是这个问题。
而且毛主席纪念堂的兴建,把毛主席遗体保存下来,建立毛主席纪念堂,这个好象是亿万人民的心愿,这个很快就得到了政治局的通过,这个必须得到政治局的通过,当时的党中央政治局通过。政治局一通过以后,一边着手保存遗体,一边着手兴建纪念堂。
毛主席去世后,遗体在人民大会堂瞻仰了一段时间,完了以后,毛主席的遗体移到人民大会堂,中央政治局就把咱们国家一个搞解剖学的医学专家徐静请来了,由徐静成立一个小组来保护毛主席的遗体。
事情还得从这年年初说起,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初,胡太后垂帘亲政,越来越大的皇帝孝明帝元诩与之产生了矛盾。皇权不容他人染指,本着这样的想法,孝明帝密密下令让驻守晋阳的尔朱荣带兵前来,希望他能够制衡胡太后。虽然长在深宫,但胡太后也并不吃素的,她在第一时间打探到了这个消息,立马派人送去毒酒,毒死意图夺权的孝明帝。她明白皇帝不能由她当,恰好胡嫔生下孝明帝的女儿,于是胡太后对外宣称是男婴,于是就让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做了皇帝,史称元姑娘。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山雨欲来,得想办法挡。既然这个假男婴没有用,那就立个真的,不久,她让3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坐上了龙椅。
这种做法连老百姓都糊弄不住,别说是老谋深算的尔朱荣了。尔朱荣的女儿尔朱英娥原是孝明帝的嫔妃,他本指望借这次立功,将胡太后的侄女,孝明帝的妻子胡皇后给撂倒,让自己的女儿上位,自己也就可以顺利上位,但是孝明帝一死,一切都没用了。大兵已到黄河边上,不可能中途撤回,尔朱荣率军杀奔洛阳。
尔朱荣做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现任皇帝虽然是不合法的,但毕竟是胡太后立下的,要是带兵进洛阳的话,就师出无名了,于是到河内(河南沁阳)时,拥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世称魏孝庄帝,尔后直奔洛阳城,洛阳守卫郑季明是他的好友,兵不血刃,尔朱荣直接取得洛阳的控制权。胡太后已没有任何优势,政治上立的3岁小儿皇帝不被承认,自己手中又无一兵一卒,怎么斗?她想出了一招,把所有的后妃集中在一起,全部随自己出家做尼姑,以示与红尘决裂,求得一条老命。
这个小组是咱们国家在解剖学、保护遗体这方面的权威人士,在他们保护毛主席的遗体当中,他们考察了很多资料,他们就负责这个。当时徐静心情很激动,很紧张的接手了这个,但是徐静在保护毛主席遗体过程当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遗体瞻仰完了以后,有一个很秘密的地方,经过查资料,我打听有些人,现在也说不好是在什么地方,因为毛主席的遗体瞻仰完了就在大会堂没动,当时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临时代号,在一个藏的很深的这么一个地下宫室里,名字叫769号。这个769号由8143部队来保护,8143的部队还不是让他们一两天一换岗,部队刚到那儿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换了,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里边存放的是遗体还是存放的别的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对外特别保密。
好象是只有政治局的几个人知道,直到现在也没把这个谜底揭开,毛主席的遗体到底存放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估计毛主席遗体可能瞻仰完了以后为了放在水晶棺,主要是怕气侯条件、温度条件出现问题,四人帮当时还在捣乱,他们在临死挣扎,他们也在找种种借口,据说存放的769这个地方连四人帮都不知道。
在这个地方秘密存放了快一年了,1977年8月18号水晶棺才移进纪念堂,8月19号晚上毛主席遗体已经移放到水晶棺里,20号就开始有人瞻仰了。
1977年8月18号,大概是10点多钟左右的时间,我接到一个通知,说毛主席的水晶棺进场,当时我接到通知,对外保密,对当时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通讯社都是保密的。因为我驻毛主席纪念堂,我在纪念堂搞这个宣传,就要留这个资料。
各单位搞宣传的还有一两个,他们拍的照片就是业余的。想拍就拍,不想拍就不拍,我因为要留资料,脑子里有一个全过程,从一进场我就拍,一直到堂里面没有灯光拍不了了为止。
看照片的光线就能看出来。那个车是从天安门过来,从天安门前边哪儿开过来的不知道,从天安门过来,绕了一个弯,绕了现在中国博物馆这么过来,再绕到毛主席纪念堂的南门,由那儿过来,当时过来的时候,引路过来的是吉普车,吉普车前面是警察,当时警察穿的是白颜色的衣服。
警察制服的衣服就是这样,骑着好象是咱们国产的建设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一个吉普车,吉普车后面就是一个大卡车,大卡车拉的水晶棺,这个水晶棺看不出来,实际上从外看是一个大木头,放在大木盒里边,大木头套着水晶棺,水晶棺在里边,外面是一个套,放在卡车上。
等到进到毛主席纪念堂南门了,就是正阳门那底下的时候,毛主席纪念堂所有工作人员,没有外头来的人,外头来的人全是毛主席的工作人员,一进场工作人员在那儿夹道欢迎,夹道迎接。
用吊车,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用解放牌的吊车把棺材吊到地上,地上使木头板铺着,有滚木,他们搞建筑行业都知道,圆的,由这个滚木推着往前一直轱辘,轱辘到台阶上,然后好多人再来抬这个水晶棺。
小编一直以为,毛主席在死前就已经建好了水晶棺。没想到水晶棺的完成竟然是在毛主席去世以后。对于毛泽东临时放遗体的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但是由于这涉及到机密,不知何时我们才能知道真相。
相关文章
毛新宇出生时发生何事?吓坏毛泽东
他听工作人员讲,生毛新宇的时候,因为是头胎,胎儿又大,邵华在医院难产,非常危险。后来,这个情况报告了毛主席,征求他老人家的意见,万一的情况下,您说留哪个?毛主席的回答震惊全场。
毛岸青和邵华是毛主席的次子和儿媳,长期以来,关于他们的婚事有多种说法,其中不少是误传和演绎。不久前,笔者采访了旅大市(1982年改为大连市)公安局警卫处兼交际处处长、年过八旬的张世保老人。49年前,毛岸青在旅大疗养期间,是张世保全面负责毛岸青的警卫工作并照顾其生活,还协助旅大市委的同志共同为毛岸青和邵华在旅大操办了婚事。
1959年暮秋的一天,旅大市委一位负责同志约张世保到办公室谈话,交给他一个特殊任务: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即将从苏联来旅大疗养,市委决定由张世保全面负责警卫工作并照顾他的生活。这位负责同志深情地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为国捐躯后,岸青就是毛主席唯一的儿子啦,他从小离开父亲,失去母亲,过着沿街乞讨的流浪生活,经常遭到特务警察的毒打,脑子受过重创。
由于这个原因,毛主席也格外痛爱他。毛主席他老人家日夜为革命操劳,咱可得好好照顾他的亲生骨肉啊!记住,一定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张世保心里明白,组织上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是对自己的极大信任。他当即激动地表示:“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周密安排,保证圆满完成任务!”张世保1947年入党,解放后担任公安局警卫队队长,1955年被选派到公安部公安学院深造,毕业后任公安部八局办公室警卫科长。
多次担任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外围警卫任务,1959年被调回旅大市,先后担任市公安局警卫处副处长、处长兼交际处副处长。这次从市委领受任务后,张世保立即赶回局里做了安排,选派原公安局长厉男的警卫员薛贵赶赴中苏边境,迎接毛岸青。
10天之后,毛岸青被薛贵接到旅大市南山宾馆。当时中苏关系已经趋于紧张,毛岸青在苏联接受的是封闭治疗,由于过度使用激素,致使其全身浮肿,病情很重。张世保与毛岸青乍一见面,觉得他整个人十分憔悴,神态疲惫,沉默寡言,尤其是他那充满忧郁的眼神让人看了心里非常难过。张世保嘱咐工作人员:“他是我们伟大领袖的亲儿子,也是一个重病人,我们一定要满腔热情、细致周到地做好服务。”
为了调剂毛岸青的生活,张世保经常带毛岸青到海边散步,陪他一起聊天,为他找最好的医生,让炊事员做最可口的饭菜。毛岸青爱打克朗棋,张世保就经常陪他打;毛岸青愿意看俄文书,张世保就为他借来了俄文版的《西游记》,毛岸青有时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考虑到毛岸青36岁了尚没有对象,市委几位热心同志物色了一位女护士,安排在毛岸青身边照料他生活,有意培养两人的感情。这位女护士是位当地姑娘,比毛岸青小8岁,是一名优秀共青团员和先进工作者。
她照料毛岸青非常细心负责,一次毛岸青看书入了迷忘记了吃药,她一连提醒三次,毛岸青都不肯放下书,她只好把书“没收”,直到毛岸青肯吃药了,才把书还给他。可是,毛岸青对男女感情之事,反应比较迟钝,和这位女护士朝夕相处两个多月,却没有碰出一星感情火花。
1960年1月,毛泽东的亲家母张文秋来旅大疗养,她带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放了寒假的二女儿邵华一块儿到南山宾馆看望毛岸青,令人惊喜的是,这对年轻人竟一见钟情。
邵华是毛岸青的嫂子刘思齐的妹妹,自从毛岸英牺牲后,张文秋也有意与毛主席再续亲缘,所以,她选择邵华寒假之机特意带女儿来大连疗养,此行多少带点儿“相亲”的色彩。
据张世保回忆,市委安排邵华母女与毛岸青见面的那天是个雪后初晴的下午。毛岸青一觉醒来,窗外树上有两只喜鹊喳喳叫个不停,毛岸青精神爽朗地打开窗户,一边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一边笑着问张世保:“张处长,今天好象是有什么喜事啊,你听喜鹊叫得多欢!”张世保笑着告诉他:“喜鹊叫,贵客到,今天有贵客来看你!”毛岸青问:“是谁?”张世保笑而不答,却把毛岸青引到客厅。
客厅里,市委领导正陪同张文秋母女唠嗑,毛岸青进屋后,一眼就认出了张文秋阿姨,他们互相握手问候。接着,张文秋向毛岸青介绍了女儿邵华,毛岸青的眼睛一亮:这位闪着一双明眸,梳着两根长辫子姑娘,似曾相识!“岸青大哥,你好!”邵华开朗大方地伸出手来,她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啊,你是邵华妹妹吧,你好你好!”毛岸青紧紧握住邵华的手,直到发觉把对方的手攥痛了才不好意思地松开。
过了一会儿,张文秋和陪同的两位市委领导出来了,张世保领他们到隔壁的会客室里坐着喝茶。张文秋笑眯眯地对他们说:“两个年轻人唠得挺投缘的,让他们唠吧!”一位市委领导听出话里有音,笑着说:“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岸青这么开心了,平时岸青见了女孩子话就少,今天的话却格外多,看来他和邵华挺合得来呀!”
他边说边注意观察张文秋的表情,揣摸她内心的想法,张文秋是个爽快人,她马上就向市委领导坦露了心迹:“唉,岸英这孩子走得早,毛主席他老人家常常心里很伤感,我的大女儿思齐又没有给主席一家留下后代,我总觉得心里有些欠他老人家的!岸青的岁数也不小了,我们这一家和主席家知根知底,我很想把这门亲事再续下去,我想主席也会赞成的,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两个年轻人中不中意?”
市委领导一听,立即起身亲自给张文秋续满茶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呐,以前,我们也都为岸青的婚事着急操心啊,其实那是瞎忙活呀!现在看来,岸青的终生大事有着落了,邵华姑娘才貌双全,和岸青作伴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真是高兴啊!”
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毛岸青和邵华才从客厅里有说有笑地走出来。晚饭增加了一个菜———沙锅炖狗肉,是正在旅大黑石礁疗养的罗瑞卿大将特意派人送来的。他在电话里跟张世保说:“这是刚杀的一条狗,我留了半只,另半只送给岸青和文秋母女尝尝。”狗肉是用泸州老窖酒烹制的,味道很香浓,邵华边吃边高兴地说:“我在大学里好长时间都没闻到肉的香味了!”
晚上,宾馆舞厅举行舞会。她和毛岸青道别时,两人都有些依依不舍。从此,俩人鸿雁传书频频。
1960年柳绿桃红的季节。邵华和姐姐思齐一同来到了旅大。她们此行还带来了一封毛主席的亲笔家书。这封信一共两页,是用毛笔竖行写在特制宣纸上的。毛岸青看完信后非常高兴,他请张世保把这封信交给市委领导和医疗组的领导过目。此信的抄录件现存于大连市档案馆中,信的内容如下:
岸青我儿:
前复一封信,谅收到了。甚念。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即邵华)来看你,她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
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少华带回。以后时时如此,不要别人转。此外,娇娇也可以转,对于帮助你的市委同志,医疗组各位同志们,一定要表示谢意,他们对你是很关心的,很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祝愉快!
父亲
市委领导看完信后,向张世保详细询问了毛岸青与邵华的情况,当听张世保汇报说,俩人情投意合,关系发展得非常顺利时,市委领导兴奋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太好了!这门亲事,毛主席是很高兴的,你看他老人家的信里写着‘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咱们一定千方百计做好工作,争取尽早促成这门亲事。”
这时,一位市委同志提出:“邵华正在北大念书,怕耽误学业,每次来都是来去匆匆。”
市委领导想了一下说:“我们要留邵华在旅大多住些日子,如果怕耽误学业,可安排她到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插班学习。不过,这事儿对外要保密。”
按照市委领导的指示,张世保为在北大念书的邵华办理临时转入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插班学习手续。这种学习比较宽松,邵华可以腾出空闲时间和毛岸青相处。
星期天到了,张世保为了增加毛岸青的户外活动量,特意安排他和邵华去西山水库钓鱼。水库里的鱼是养殖的,张世保事先派人在水坝里放了好些鱼,毛岸青不知内情,见鱼频频咬钩,只觉得自己手气好,非常开心。
下午,有一条十几斤重的大鲤鱼咬钩了,毛岸青和邵华手忙脚乱地把它拉上来。毛岸青高兴得哈哈大笑,竟像孩子一样拍起手来!当晚,邵华亲自下厨,做了一顿红烧鲤鱼,还把张世保请来一起品尝,他们吃得特别高兴。
毛岸青与邵华的婚事瓜熟蒂落。旅大市委为俩人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张世保和市委几个同志一起负责筹备婚礼。
张世保陪同邵华多次上街选购结婚用品。邵华对张世保讲:“郭良(毛岸青的苏联名字)愿意穿中山装,但喜欢我穿得现代一点。”邵华为毛岸青买了一套高档中山装,为自己买了两件时尚的连衣裙和一双高跟鞋。邵华爱好摄影,喜欢小孩,她买了一架中档照相机和一套暗室设备,又买了一大包各式各样的洋娃娃。
晚上,张世保安排毛岸青、邵华一家人看电影。他则抓紧时间,到南山宾馆选看新房,审定婚礼程序,拟就来宾名单,做好各种安全准备工作,又匆匆赶回旅大宾馆和工作人员布置婚礼大厅。
196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旅大宾馆会客厅举行。37岁的新郎身着藏青色中山装,22岁的新娘身穿鹅黄色连衣裙,俩人的胸前都佩戴一朵红花。当俩人相拥着走进婚礼大厅时,全体来宾热烈鼓掌,对这对幸福的新人致以衷心的祝福!
婚礼由中共旅大市委第一书记郭述深亲自主持,他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福毛岸青和邵华夫妇:“相亲相爱同进步,比翼双飞共白头!”邵华代表毛岸青讲话,她衷心感谢旅大市领导和同志们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她说:“我和岸青真诚相爱,我们的结合只是爱情漫长旅途的开始,生活的路有阳光也有风雨,但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互爱互助,我们就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邵华的讲话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掌声中,邵华和毛岸青一起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婚礼简朴而热烈,几碟喜糖和花生,代替了婚宴酒席。虽然来宾每人只分得一杯通化红葡萄酒,但每个人的心头都充满甜美的醉意。
毛岸青和邵华结婚后在旅大生活了近一年时间。他们的新居被安排在南山宾馆一个套间里,房间里有一个小仓库,被改作洗相的暗室。酷爱摄影的邵华,经常拉着毛岸青到海边和各个公园游玩照相。
然而,毛岸青却好静。他性格内向,行动迟缓,不喜欢户外运动。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尤其喜欢读俄文,说俄语,床头、手头总离不开俄文书籍,并时常翻译一些俄文资料被拿去刊用。
毛岸青在苏联整整学习11年,回国后不仅保留了苏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连语言习惯也难改过来,有时候说普通话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词汇,就用俄语表达。久而久之,邵华也受到了熏陶,夫妻俩时不时地用俄语讲上几句。邵华习惯叫毛岸青的俄语名字———郭良。
为了增加毛岸青的运动量,邵华经常打电话邀清张世保来陪毛岸青打克朗棋,这是毛岸青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打到吃饭时间,他们夫妇就留张世保一起吃饭。那时,每逢外事活动或周末,市委、市政府都有舞会,张世保总是不忘通知邵华。邵华也总是非常高兴地带着丈夫一同参加。毛岸青不好动,邵华每次都要他陪自己慢慢转上几圈,但不管玩得多么开心,只要毛岸青累了,邵华就会立即陪他回家休息。
邵华虽然比毛岸青小15岁,但在生活上却总像一位大姐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体贴他。毛岸青有健忘症,生活自理能力差。每次出门,邵华都要帮他穿戴整理一番,带上他所需的各种物品,出汗了,递毛巾为他揩汗,天冷了,为他加一件衣裳。
有时毛岸青头脑突然混乱,说起话来颠三倒四,邵华便及时为他理清条理。一次,毛岸青盯着身边的一个警卫人员足足看了半分钟,莫名其妙地冒了一句:“我怎么越看越发现你像一只大马猴?”弄得这位年轻的警卫人员非常尴尬。
邵华赶紧笑着打圆场:“郭良,你是不是还在想昨晚上的梦啊,看你,又在说梦话啦!”毛岸青闻言一怔,突然清醒了,问道:“啊,我刚才说什么啦?”邵华和在场的工作人员彼此理解地相视一笑,刚才的不愉快立即过去了。邵华的贤慧和豁达赢得工作人员由衷的敬佩。
1961年春节,特别喜欢孩子的邵华将张世保的小女儿燕燕和另一位工作人员的女儿英英一起带到家里玩儿。当时,他们的家刚搬到黑石礁一座日式小楼,邵华兴高采烈地带着两个孩子楼上楼下地参观屋子,领着她们做游戏,并拿出各种各样的布娃娃和她们一起“过家家”。
和孩子们在一起,邵华显得特别活泼和开心,她们楼上楼下地跑着,咯咯地笑个不停。毛岸青看着她们开心地玩着,也很高兴,吃饭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给燕燕和英英夹菜:“小姑娘,多吃点,吃饱了,才能长得更漂亮。”晚上,毛岸青夫妇又带两个小女孩一起到俱乐部看电影,到体育场看礼花。
1962年春天,毛岸青夫妇离开旅大回到北京。临行时,他们和张世保紧紧握手,依依惜别。
此后,张世保一直关心毛岸青夫妇的情况,每听到一点消息都十分高兴。有一次,张世保听说毛主席请毛岸青夫妇,还有邵华的姐姐和妹妹到中南海家中作客,毛主席和邵华妹妹握手时开玩笑说:“哎呀,我只有两个儿子呀,这可怎么办呀?”
还有一次,旅大市委一位领导从北京开会回来,告诉张世保说,我见到了毛岸青和邵华了,他们夫妇让我向你问好。他还告诉张世保,毛岸青夫妇现住在中南海,彼此很恩爱,邵华除细心照顾毛岸青外,还继续完成北大的学业。
张世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刘少奇的黑爪牙”,受到揪斗、抄家、下放劳动等一系列不公正待遇,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工作岗位。
20世纪70年代初,毛岸青夫妇来旅大疗养。邵华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张世保的下落。当时,张世保已被“解放”,从下放的农场回到了旅大,在市物资局下属的一个单位担任党总支书记。邵华派车把张世保接到他们住的棒槌岛宾馆,老友久别重逢格外亲切。
邵华指着十几年没见的张世保问毛岸青说:“郭良,你认识他是谁吗?”毛岸青十分兴奋地说:“认识,认识,他是张处长呀!”大家都开心地笑了。张世保还见到了邵华的母亲张文秋,张文秋紧紧拉着张世保的手说:“张处长,十几年没见面啦,我们真想你啊。你的爱人和孩子都好吧?”他们一同叙旧、吃饭,由于格外高兴,张世保喝了许多酒,那天,他生平第一次有些醉了。
1977年春天,毛岸青夫妇再次来旅大时,还带来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刚刚7岁的毛新宇。这是毛家的第三代根苗,他的出世,弥补了毛岸英牺牲时未留下孩子的缺憾,也仿佛完成毛岸青和邵华夫妇作为毛泽东儿子和儿媳的某种潜在的责任。
张世保看得出,毛岸青夫妇是多么的疼爱这个孩子。他听工作人员讲,生毛新宇的时候,因为是头胎,胎儿又大,邵华在医院难产,非常危险。后来,这个情况报告了毛主席,征求他老人家的意见,万一的情况下,您说留哪个?毛主席的回答坚硬如铁:“两个都留!”他老人家指示说:“告诉医院,想方设法,母子两安。”邵华也高兴地告诉张世保:“爷爷特别喜欢他的孙子,毛新宇和他的小名毛毛,都是爷爷给起的。”
毛新宇和张世保叔叔很快成了好朋友。张世保一家人都特别喜欢他,在旅大期间,张世保多次带着毛新宇到家里玩,还带他到劳动公园游玩照相。毛新宇的块头比同龄孩子大许多,但他和所有小男孩一样具有淘气的天性,即使照相他手中也总是端着一把玩具手枪……望着毛岸青和邵华的爱情结晶———毛毛那张灿烂的笑脸,张世保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毛岸青和邵华的晚年生活一直相亲相爱,居住在北京市郊,过着平静的生活。邵华仍保持着摄影的爱好。她还是共和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之一。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4岁。2008年6月24日,邵华也因病去世,终年69岁。
相关阅读:毛新宇大爆实情:毛主席后代不做官惊人内幕曝光
毛新宇大爆实情:毛主席后代不做官惊人内幕曝光
2008年7月10日,毛泽东的孙子、邵华将军的儿子,毛新宇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有网友提出:毛泽东的后代为什么没有做大官?毛新宇做了如下回答:
不追求做官追求为人民服务,这应该是爷爷毛泽东的一贯教导。应该说从我伯父开始,我爷爷就曾经对我伯父讲过,说你虽然是领袖的儿子,但是作为父亲我给你的权力只有一个,就是去劳动。爷爷不光是这样要求伯父的,也是这样教育我父母的,不要求他们去追求财产和官位,一再教导他们,好好地做一个普通的人,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于毛主席的后代不做官的,我又要举出一个典型例子,在这里给大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伯父毛岸英就受我爷爷派遣,到湖南去,除了给我奶奶扫墓以外,也是为了了解湖南的土改工作,在我伯父去关心湖南的土改工作的时候,毛家的一个亲戚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这个信的意思就是说新中国也成立了。
邵华和年幼时的毛新宇。
邵华和毛新宇的儿子东东在一起。
毛主席也当了开国领袖了,他以为我的岸英伯父也是身居高位的人,这封信提出能不能利用岸英伯父的地位和影响,为自己谋一个一官半职,我觉得这封信可以作为我们今后世代相传的教材,在这封信里伯父就答复了这个亲戚,我觉得伯父在这个信里面表达的思想、立场、观点,可以永远作为我们毛家不追求官位,不贪图名誉的座右铭。
李讷,毛泽东的女儿,此刻她就站在我的面前。从外表来看,她已经是非常衰老了,行 动非常缓慢,她衰老得那样快,比起两年前我见她的时候仿佛衰老了10年。
李讷今年已经61岁了,由于患严重的肾衰竭和多种疾病,全身浮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她的行动十分缓慢,她不得不十分缓慢地从汽车里出来,费了很大劲才终于稳稳地站住了, 然而当李讷终于站立在那里,就立即显示出有几分那种遗传的伟人气质和风度,高傲和倔强,仿佛任何力量也不可战胜。
习近平接见毛主席女儿李讷
李讷长期患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按照目前的医疗制度,诸如透析等项目都是需要自 费的,而一般的公费药物根本无法治疗,李讷的病况已经十分严重,双肾严重萎缩,据专家 诊断,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换肾,而这是不可能,李讷因为退休很早,工资标准很低,不可能 有那么多的钱来做透析治疗,更不可能做手术治疗。可以说,李讷是凭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与病魔抗争的。
毛新宇和父亲母亲在中南海旧居阅读爷爷手迹。
进屋后,大家就这样坐着,李讷早已养成了沉默的习惯,李讷的沉默也感染着我们所有 的人。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无论在毛泽东在世时还是在毛泽 东去世后,李讷都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 于时代的人,她只是本本份份地做人,谨小慎微地依靠着那份工资生活着。对于这个火红的 年代,李讷已经是一个边缘人。
李讷对生活是知足的,她似乎什么也不缺。她缺钱吗?不,实际上只要她一松口,就会 有无数的人愿意为之付出。据媒体曾经报道,一位沂蒙山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 极端困苦,捐给了李讷2000元钱,但李讷把这钱转捐给了希望学校。也曾有一位港商得知李讷的困境寄来了1万港币,但李讷决定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捐献给延安老区,结果在银行被骗子将此款骗走。李讷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帮助,她说:"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
李讷的丈夫王景清,是陕西榆林人,1940年仅11岁就参加八路军,曾经做过毛泽东的卫士。一个不小心暴露出他穿的袜子,那似乎是一种解放前才有的袜子, 袜筒是那种几十年前 的纱袜,袜底是用布缝的,已经补了很多的补丁,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显然是手毛泽东的影 响。
王景清与李讷结婚后生育有一子,他们的儿子,亦即毛泽东外孙,今年已经29岁了,目 前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每月4百多元的工资,勉强可以度日,但由于贫穷,至今也找不到 媳妇。
毛主席女儿李讷探访父亲的足迹
李瑞环对李讷的境况十分关心,曾经说过有什么问题去找他,但李讷从不愿意麻烦 领导同志。能够温饱,足矣。
尽管从外表来看,李讷似乎是一个落魄的老太太,但这种外表掩饰不住她内在精神的光 辉,李讷是一个文化人,北大毕业,文史哲的功底相当好,她有着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她 的沉默与无言,默默地向世界宣示着她那种内在的坚强与冷傲,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 在李讷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士大夫的傲骨,那种冷傲的骨气令人不得不为之油然而生出敬意。
毛岸青、邵华和毛新宇在韶山毛泽东旧居。
在这个毛泽东的后代面前,我突然觉得,那些肥得流油的修正主义者贪官污吏们,是多 么可怜和贫困啊!
而望着李讷那羸弱的身躯,我仿佛觉得她非常富有,她的形象在变得高大,那是一种塞 乎天地之间的高大,一种不可战胜的气质和性格。毕竟是毛泽东的女儿啊!
年轻时的邵华和刘思齐(右)。
毛新宇和父亲母亲。
毛泽东的两位女儿 生活竟是如此模样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在自己家里的一张合影照片,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似乎感觉到了有一种巨大的震撼力,还有一 些苍凉,一些不平……,你看,她们的住房还是最平常不过的普通房子,这在北京市里,应该算是贫民窟了吧,还有那几件再普通再简单不过的老式家具,老式的电 饭煲,老式的暖水瓶,廉价的花布门帘,特别是桌子上那个几元钱就能买到的、用来罩剩饭剩菜的用具(我不知道这种用具的名称应该叫什么),在里面肯定还有当 天吃剩下的饭菜……
李敏和李纳衣着非常一般,非常朴素,非常平常,完全可以和现在的老太太融为一体,甚至还不如现在普通家庭的老人们穿得好呢。说实在 的,如果不说是毛泽东的女儿,谁又能将她们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啊,肯定还会以为是两个普通的下岗工人,或者是吃低保的两个老人正在话家常呢。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纳的合影
战友们,写到这里,我的眼睛已经有些模糊了,看看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两个女儿的现况,再想想当今那些腐败分子们的所作所为,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的感慨啊!我 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共产党的每个干部都能象这样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话,那我们的社会一定是非常和谐稳定的,我们的国家将会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我们的军队绝 对是打遍天下也无敌手的啊!
毛新宇大爆父母结婚照片:首次披露毛家后人现状
毛泽东唯一嫡孙毛新宇将军的新著《母亲邵华》,近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毛新宇将军回忆其母邵华的深情大书。作者分别从母亲邵华早年的坎坷经历、母子之间及亲人之间的相处、母亲的处世风格、母亲对摄影的热爱四大部分讲述了共和国女将军邵华的一生经历。
图为毛岸青和邵华喜结良缘。
本书首次独家披露了毛氏家族后人的生存现状,也是第一部关于毛泽东的好儿媳邵华的人生纪事。邵华出生在延安,少年多坎坷,后嫁入毛家,成为毛家的顶梁立户的好儿媳。她需要照顾年迈的革命母亲,陪伴生病的丈夫,教育年幼的儿子,同时还力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邵华的一生,堪称共和国坚韧女性的缩影。毛主席曾以父亲的名义题词:少华是个好孩子。巾帼不让须眉,多少年艰辛路,她昂首走过。第一红色家庭的种种颠簸过往,辛酸苦辣,平淡幸福,在书中徐徐展开。
图为全家大团圆(从左向右,毛岸青、张少林、毛泽东、刘思齐、邵华、杨茂之)。
邵华、毛岸青与毛泽东在中南海留影。
20世纪50年代,邵华在中南海看望毛泽东。
相关阅读: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领袖毛泽东而建造的,位于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图片来自:华国锋纪念网 图片提供者:高颖)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6年10月8日,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6年11月24日,首都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指导员贺其他各界代表、以及参加设计、施工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指导员共八千人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华国锋参加了奠基仪式,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6年11月24日,华国锋主席在毛泽东纪念堂奠基仪式上发表讲话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6年11月24日,华国锋主席在毛泽东纪念堂花岗岩基石边,亲手执锹培土。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6年11月24日,首都工农兵和其他各界代表为毛泽东纪念堂基石培土。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6年11月2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汪东兴、吴德、陈永贵、吴桂贤为毛主席纪念堂基石培土。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6年11月,毛主席纪念堂破土开工建设。主体建筑北门前有东、西两组泥塑,以中国革命史诗为内容。主体建筑南门是以继承毛主席遗志、各族人民显示出无比信心为内容的两组泥塑。四组泥塑共有62个人物,由来自全国18个省市100多名雕塑家完成。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陕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设计人员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干部齐聚一堂,在认真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方案。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上,建筑工人与工程设计组互相研讨。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组织学习最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建筑工人拿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认真学习。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在建筑工地上,工人正在讲学习感想。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主席就纪念堂建筑工程于1977年3月20日提前完成。纪念堂是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 台基:高4米,边长105.5米。台基上有大方柱44根,断面1.5米,高17.5米。台基四周是用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石彻起。上面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象征江山永存的万年青。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装修工人精心装修华国锋主席亲笔书写的毛主席纪念堂匾额。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雕塑家细心塑制毛主席坐像,为雕刻毛主席汉白玉坐像做准备。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玻璃工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精心为毛主席遗体敬制水晶棺。水晶棺距地面80公分,围以万紫千红的山花,簇拥着由黑色花岗石砌成的梯型棺座,四周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 瞻仰厅之南为南大厅,墙上镌有毛主席的《满江红》词。 三个大厅的东西两侧是休息厅和老革命家纪念室。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广东省石湾镇的陶瓷工人为毛主席纪念堂设计、制作大型陶瓷浮雕花板。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灯具厂工人为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精制灯具。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彩画工人描绘顶棚彩画。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纪念堂建设者在镶嵌花岗岩基座。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建设。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建筑工人在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安装灯具。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代表到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少先队员到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7年9月9日,隆重举行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77年9月9日,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同首都一万群众出席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步入纪念堂北大厅,向毛主席的汉白玉塑像鞠躬致敬。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步入瞻仰大厅,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向毛主席的遗体鞠躬致敬。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巍峨的毛主席纪念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新宇是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7月20日,晋升少将军衔。1977毛新宇在爷爷的纪念堂施工工地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新宇母亲邵华在毛主席纪念堂修建工地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岸青与毛新宇祭奠毛泽东。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83年5月31日,毛泽东诞辰90周年,毛新宇与全家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遗容。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83年5月31日毛岸青一家在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1983年5月31日,毛岸青与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在毛泽东雕像前留影。
毛主席纪念堂营造过程:毛新宇曾在工地劳动
毛岸青一家人瞻仰毛泽东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