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人民还为从庆祝国家获得中国伊尔-78加油机合同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就又遭到了再一次的“背叛”。
随后又出现消息称乌方无法根据合同规定的日期,在2013年年底按时交货,随后调整了交付日期,即第一架伊尔-78在2013年年底交付,其余两架在2014年交付。尽管乌方表示在2013年年底交付第一架伊尔-78加油机,但是直到2014年9月,乌克兰才将第一架伊尔-78交付中国,随后在2015年6月26日交付了第二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为其编号为20642,2016年4月16日,第三架伊尔-78加油机也在成功进行测试后离开了库利巴基诺机场。这三架伊尔-78加油机全部装备至了中国空军航空兵第13师第38团。
2012年2月2日,尼古拉耶夫飞机修理厂(买家)与“航空通信连”科研生产公司(卖家)在完成上述合同的条件下签署了买卖合同,根据买卖合同,尼古拉耶夫飞机修理厂以2876.3万格里夫纳得到了这三架伊尔-78加油机,换算为美元约为360万美元。在开审之前的调查发现,为了掩盖在外部市场签署了关于所提及军事装备出售协议的事实,乌克兰国防部和乌克兰国防服务公司根据2011年6月20日开始实施的买卖合同签署了关于军用装备转让和出售的委托协议,而这三架加油机是完全符合该协议的。“强子”科研生产公司通过商品交易所“基辅工农业市场”在该商品交易所与乌克兰国防服务公司2011年1月19日签署的合同的基础上出价1513.6万格里夫纳购买三架伊尔-78。拍卖唯一的竞争者是塞瓦斯托波尔的“航空技术工业”公司。不久,“航空通信连”科研生产公司转售了这三架飞机。
因此,在国内市场签署不成当协议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增加了近30倍,而最初和最后价格之间的差额成功打了国际预算专项资金的擦边球。而俄罗斯和中国也曾就伊尔-78加油机进行过谈判,当时该加油机的世界市场价格非常低,而俄罗斯要求的价格是每架2500-3000万美元,也就是说是中国支付给乌克兰特种设备进出口公司金额的两倍多。
乌克兰曾是苏维埃共和国成员之一,在苏维埃共和国解体后继承乌克兰继承了其许多技术,虽继承了其技术,但那时的乌克兰却动荡不安,我国抓住机会在苏维埃政府解体的次年就开始和乌克兰进行建交。
经过20多年的友好建交,乌克兰不停的向我国出口其各项技术,大力的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据分析人士表示就军工方面出口就不下三十项。
中乌军工合作以来,除了转让“瓦良格”号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项目外,在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各型发动机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DN/DA-80燃气轮机 经过20多年的军工合作,中国基本上已经摸清了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对其评价为仍是20多年前的技术,没有大的创新。
海军专家李杰说,乌克兰的军工技术停滞不前,一方面,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主要为苏联军工做配套,技术偏门,单项技术虽然很强,但基础不牢;另一方面优秀人才大量外流,经费投入不足,所以创新很难。
近日,乌克兰又对中国输出了一批新的技术,其中就有其独特且完善的巴顿研究所的焊接技术,如闪光接触焊,真空电子束焊,爆炸焊等世界先进的焊接技术,这些焊接技术航天航空,造船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解决了诸多技术上的难题。
为此,俄罗斯大为恼火,我想俄罗斯之所以恼火是其心虚的表现,中国短短几十年从无到有,从仿制到创新,从遥遥落后到不断地拉近,拉近,在拉近,让世界震惊,让列强不安,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恼怒!
据“泰国武装力量”网站5月13日报道,泰国皇家陆军已经于4月份和中国方面签订了购买一个营MBT-3000(VT-4)坦克的合同,据估计数量约为50辆,合同金额尚未公布,预计两年内交付完毕。
文章称,由于乌克兰局势持续动荡,泰国向其订购的200辆T-84“堡垒”坦克迟迟无法交付,这使得泰国方面开始寻求新的替代品,此时MBT-3000主战坦克出现在了泰国军方的视野中。
泰国军方表示,如果首批订购的50辆MBT-3000坦克令人满意的话,将会继续购买150辆该型坦克。值得注意的是,泰国方面还提出了要求,就是即使全部的MBT-3000主战坦克都在中国生产,也需要向泰国转让生产技术。
MBT-3000坦克重52吨,长10.1米,宽3.4米,配备了国产1300马力的水冷式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越野速度高达75公里,在火力上,MBT-3000配备了1门125毫米滑膛炮,自动遥控武器站,能够发射各种炮弹和炮射导弹,采用了新型的“猎-歼”火控系统,能够准确击中5000米的目标。
为什么伊朗要花巨资引进中国坦克技术?看这些照片方理解其苦心
人们往往喜欢选取有几种代表性的军工产品做为样本来评估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其中,坦克例来为入选最多的产品,因为它身上集中到了许多门类的技术,钢铁、发动机、机械加工等等。
由于坦克的重要地位,各国都非常重点,几乎各国都有装备,列装数量过千的国家也不少,但是能够生产坦克却不多,能自行研制坦克的国家更少,近年又有几个国家加入了坦克制造国行列,其中伊朗的情况最特别。
伊朗在1979年以前,向美国、英国等购买了大量坦克,成为海湾地区的第一坦克大国,但没有制造能力,只有一家坦克修理工厂,到了90代初,才增加到3家,仅具备制造装甲车,及多数坦克部件的能力,后来从引进了T72生产许可证,进行仿制生产。
大约在90年代中后期,伊朗已具体了组装生产T72的能力,其国产率也逐步提高,但是其产量不高,伊朗反而对继续改进现有型号的坦克兴趣很大。
年以来,伊朗先后研发了多型坦克,也许按现代的标准,技术水平并不高,别看它拥有T72的技术,但是新坦克却一股浓重的美式风格,大量采用M60或M48的设计,甚至相当早期的设计。
M47属于伊朗拥有数量相当多的坦克,69式坦克也不少,只不过这门新坦克炮,让人有点意外,疑似为中国94式105毫米线坦克炮,北约制式L-7型坦克炮的中国加强版,主要采用加长炮管,以提高初速。据称该炮的威力基本达到了105毫米坦克炮的极限。
伊朗非常重视发展国防工业,愿意花巨资引进技术,其中的主要来源就是中国,其许多军工产品身上都拥有浓重的中国色彩。如今它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仅在坦克装甲车领域内,基本已经能生产坦克的全部零部件,也拥有一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