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8日,美国世界新闻周刊(Weekly World News)刊登了一张照片,这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摄于1993年12月26日的照片清楚的显示出,在茫茫的夜空当中有一大片璀璨无比的城市,这就是人们努力寻找的“天国世界”。
据说,这张照片只是传回的照片中的几百分之一。
女研究员梅森博士(Marcia Masson)引述美国航天局内部专家的话,表示那片城市绝对是天国:“因为就我们所知,人体生命是不可能存在于一个冰冷的、没有空气的太空中。” 相信神存在的梅森博士说:“我们发现的是上帝居住的地方。”
梅森博士认为,拍摄到神的世界决不是偶然的:“歪打正着,超级好运之下,美国航天局哈勃望远镜瞄准了特定的地点、在特定的时间里,拍摄到了这些照片。
我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是我并不怀疑是有某人或某事在影响着,让哈勃望远镜对准了某一个特定的太空位置。”“宇宙那么广阔,所有地方都是美国航天局可以拍摄探索的对象,为何会偏偏选中那里呢?肯定是有生命操控这件事情。”
美国航天局的专家证实,此图片引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的兴趣,他们要求每日提出简报。
此外,美国航天局还曾应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要求,将照片传给他。由于美国航天局拒绝对照片报导做出评论,所以梵蒂冈方面亦低调处理保持沉默。显而易见,美国航天局一直没有把所发现、所拍摄的宇宙真实告诉给人类,而这些真实的影像很可能改变全人类的思维和信仰。
而近期网络流传的一篇文章,则揭示了苏联科学家发现地狱入口的过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前苏联实施了庞大的大陆科学深钻工程。
据悉,钻探地点选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在这里,前苏联钻出了有史以来最深的洞,洞深超过7英里(约12.2公里),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深部实验室。
勘探工作于1970年5月24日开始,终止于1994年。
到1983年,该井的钻探深度已经达到了12,000米,为此,决定停止进一步钻进。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
停止钻探的官方理由是经费不足,但据内部人员透露,真正的原因是井内有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出现。
钻井技术人员确信:“根本不存在经费问题;而是由于有‘妖魔’从井底出来,钻探工作不得不停止进行。”
科学家表示,超过3千米深以后,便有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奇怪现象出现,人们会听到从钻孔中传出人类的嚎叫声以及尖叫声。
据一家芬兰报纸报导,一位前苏联着名地质学家狄米尔?阿撒哥夫博士说,他们在用机器钻开了9英里深的地洞后,里面竟然飞出一头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稍后他们将一台收音器送下洞去,收听到阵阵凄厉悲惨的惨叫声,仿佛有数不清的人正受到极大的痛苦。而这是无法用科学来进行解释的。
阿撒哥夫博士对此的解释是:“我过去不相信有天堂或地狱之说,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我现在却不能不确信有地狱存在。
不用说,我们都对此种发现感到万分震惊。但我们都知道所见所听的,绝不是幻觉,而我们也绝对肯定,我们已打开了地狱之门。”
据说,科学家们已将这些哀叫声用录音机录下,以证明他们并非无中生有。
不管天堂和地狱的科学发现是否真正证明了神的真实存在,这些发现可能让那些无神论者“痛苦不堪”。
他们或惟有以这并非官方公布的证据而继续予以否认。
的确,业已探寻到了迥异于人类世界的高级生命的官方机构,如美国宇航局,为何不愿将类似的发现和真相公诸于众呢?
事实上,阻挠真相公布的恰恰是那些惟“科学为绝对真理”的各个领域的权威们。他们曾把特定领域的科学扩张为人类各个领域都必须遵循的范型,从而建立起一种强势专制的科学意识形态话语。
如果颠覆了他们曾经缔造的惟科学为尊的世界,他们将该如何自处和掌控这个世界?只是真相可能不会被永远遮挡,尤其是当那冥冥中的力量在起着主导作用之际。
天堂存在吗?地狱存在吗?古往今来的诸多信仰者对此坚信不疑,他们相信行善者在死后将升入天堂,而行恶者将被打入地狱,接受各种刑罚。
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就描述了从地狱到天堂的历程。与虔信者相反,还有不少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否认天堂和地狱的存在。
中国超级科技: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初具雏形
据人民网图说中国4月16日报道,世界最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工程自2011年初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建设规模已初具雏形。
FAST全称为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具望远镜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的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FAST对Arecibo型天线的重要创新在于主反射面面板的主动性,以此实现望远镜的宽频带和全偏振能力;馈源及其支撑系统的简化,使FAST对天体和航天器的跟踪范围得到大大的扩充。(右图为FAST创新设计方案:1—主反射面, 2—馈源, 3—Stewart平台, 4—馈源舱, 5—悬索, 6—滑轮, 7—支承塔, 8—缠绕轮及伺服系统)
FAST总体性能如下:
台址:经度~106°E,纬度~26°N,海拔~1000 米
反射面口径:~500米,球冠开口~120°,球面曲率半径~300米
有效照明口径:~300米
最大天顶角:50°
工作频率(GHz):0。3~1。72, 2。15~2。35, 2。8~3。3, 4。5~5。1, (5。7~6。7, 8。0~8。8)
指向跟踪精度:4角秒
射电天文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2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卡尔·央斯基 (Karl Guthe Jansky,1905-1950)用无线电天线探测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射电辐射,人类打开了传统光学波段之外进行天文观测的第一个窗口。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来自宇宙中的电波信号来获取并分析各种信息。射电望远镜由定向天线或天线阵、馈电线、高灵敏度接收机和记录仪等部分组成。天线或天线阵将收集到的天体电波,经过馈电线送到接收机上;接收机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它将微弱的天体电波高倍放大后进行检波,再将高频信号转变为低频形式记录下来。射电望远镜按天线结构的不同可分几个类型,如抛物面天线,射电干涉仪,甚长基线干涉仪和综合孔径系统等。这些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
中国又一个世界第一震撼世界:惊曝中国超级科技2013年最后一天,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主体圈梁合龙,标志着这个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FAST是我国天文望远镜建设领域的重大突破,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由于它的大口径,FAST能让我们看到更远的太空,帮助人类窥探宇宙最初始的面貌。
2013年12月31日,FAST完成钢结构主动反射面环形支撑圈梁的制造与安装。
当日下午13时30分,整个环形支撑圈梁中最后一个厢梁被缓缓吊起,半个多小时后,厢梁被吊至环形支撑圈梁连接间,精准、稳妥地镶嵌在圈梁的最后一节空位中。
最后,随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FAST工程经理严俊一声令下,FAST工程中的钢结构主动反射面环形支撑圈梁工程实现合龙。
主动反射面环形支撑圈梁是FAST工艺设备中最关键的一步,在整个FAST工程中犹如人体的骨架,支撑着望远镜。其成功合龙,标志着FAST工程工艺设备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90%以上材料自主研制座落于平塘县“大窝凼”的FAST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项目2008年12月26日奠基,预计2016年9月建成。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主动反射面系统总指挥郑晓年说,“FAST应该说是世界第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从射电望远镜地位来说,如果建成的话,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它在射电望远镜中,可以做盟主。跟它可比的就是美国305米的阿雷西博(Arecibo)望远镜,目前是最大的单口望远镜。”
早在1995年,我国天文学家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喀斯特洼地中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设想,并选址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FAST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创造性地铺设4600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将首次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
郑晓年说,平塘FAST工程作为世界领先水平的射电工程,它首先带动了很多技术的发展。“因为没有人做过,所以没有可借鉴的意义。工程建设中的材料、结构、光激电控制和测量等,都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基本上没有跟踪和模防。目前,平塘FAST工程90%以上的材料都是我国自己研制的。如果要说有国际合作,那么将是后期工程中的接收机方面,但这也仅仅是合作而已。因为平塘FAST工程,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基础设施。”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平塘县副县长高龙介绍说,FAST项目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第三项创新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据悉,FAST最大的技术成就是解决了球面镜随时变抛面镜,这一难点,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有助解开宇宙起源之谜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交了研究观测计划。
看一眼初始的宇宙、弄清宇宙结构的形成及演化至今的过程,在天文学家眼里,大型射电望远镜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
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相比,FAST将为人类带来更大的宇宙观测空间。
“FAST是我们国家在大射电望远镜方面的探索,由于它的大口径,能让我们看到更远的太空,由此也许能解开宇宙形成的一些奥秘,”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副系主任杨志良解释,我们现在接收到的光都是宇宙天体很多年以前发出的。如果说FAST建成了,它就能将我们探索宇宙的眼睛投射到更远的太空,大大缩短了信息传达到地球上所花费的时间。
另外,FAST将会使我们的观测范围涵盖从脉冲星、黑洞,到星系、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广泛的天体物理学目标。“由此,我们也许就能探索到宇宙结构的形成及演化的奥秘。”这一众多天文人的梦想也许再过7年就将实现。
可用于寻找外星文明“在众多的用途中,也许公众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用来搜寻地外文明。”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指出,FAST对于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梦想也有重要意义。
南仁东解释说:“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人马座的比邻星是除太阳外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4。27光年,所以我们不可能发射一种能够直接到达的探测器去探索它们。”
“而现代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天文学家们搜寻地外文明提供了一种好办法——利用射电波即无线电波寻找地外文明。一旦在遥远的某个恒星上有理性社会及文明存在的话,他们的活动所产生的无线电波(电磁波的一种)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向外发送,并很可能会传到地球。如果我们在地球上建立了这种电磁波的接收装置,就可能接收到外星射电波,从而获得地外文明存在的信息。”
中国望远镜建设赶超世界
从1609年伽利略制作出第一架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诞生的300多年中,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最重要的工具。不过受到可见光本身特性的局限,光学望远镜在宇宙更深处的观测上是无能为力的。
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射电望远镜与以接收可见光进行工作的光学望远镜不同,它依靠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来工作。由于无线电波可穿透宇宙中大量存在而光波又无法通过的星际尘埃介质,不太会受光照和气候的影响,射电望远镜可以透过星际尘埃全天候、不间断地工作。
当代先进射电望远镜有: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0米望远镜为代表的大﹑中型厘米波可跟踪抛物面射电望远镜;以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瑞典翁萨拉天文台和日本东京天文台的设备为代表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以及拥有27个射电望远镜的美国甚大天线阵。近年来,我国在射电望远镜建设方面正在实现赶超。2008年,亚洲最大的65米口径可转动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在上海天文台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
由于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受到环境和技术局限巨大,人类尝试以多个相对较小的望远镜组成并联阵列来实现更大的观测范围,建设中的SKA项目就是这类望远镜的代表。15个国家、30个研究机构,自1993年开始就卷入一个雄心勃勃计划中,这便是SKA计划。SKA全称为“一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试图建造出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这一阵列将由上百架绵延3000公里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犹如一个超大麦田怪圈。
中国、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都曾参与到SKA项目的选址之争。这一旷日持久的项目直到2012年才确定落户南非和澳大利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欧元,根据计划将于2022年投入运营。中国的FAST项目原本就计划作为SKA的一部分,但国际合作项目阻力重重的状况下,FAST最终独立出来。
已建成的SKA项目射电望远镜阵列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甚大阵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