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分币的发行数量极为庞大,如今即便很少有人去使用它,但大部分人家里都留着一些。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硬分币的使用材质,其实发生过不少变化,其中的金属含量配比,也在不断进行调整。
但是,不管怎么变,都还是以铝金属为绝对主导的,所以硬分币也被叫做铝分币。这种材质的成本较低,还是非常适合作为小面值硬币的主材的。
凡事有例外,近期有一枚黄铜材质的2分硬币,以10.593万的高价成交,这样的黄色硬分币,你是否有遇到过呢?硬分币的材质,又是怎么变化的?
硬分币是从1950年计划开始发行的,最开始的硬分币,材质比较特别,是使用铝铜合金的。其中铝占比为95.5%,铜占比为0.5%。
这种合金的硬分币,在防锈和耐磨损方面的表现并不好,所以很多人家里的1955年和1956年的硬分币,很多都是黯淡无光,甚至是磨损严重了。(5分除外,56年5分为后期补铸)
于是从1957年开始,硬分币采用了铝镁合金材质,其中添加少量锰用于增加硬度。这些年份的硬分币,在抗氧化方面的表现就要好不少了。
此后的硬分币,各种原料占比有变化,但都是铝镁锰合金了。
大家从中也可以看到,1956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年份,因为原本的硬分币铸造方案并不理想,所以在当年进行了更多尝试。
上面提到的单枚超10万的黄铜硬分币,就是该年份的。
这是一枚黄铜材质的1956年2分硬币,它的颜色为黄色,重量为3.33克,卖了10.593万元!注意,正常的铝分币,重量为1.08克。
业内推测,在当时曾经采用黄铜试铸了极少量硬分币,但是黄铜的成本极高,会远高于面值,所以该材质肯定不可能用到硬分币上,我们要等到梅花5角,才迎来真正流通的黄铜(铜锌合金)币。(后续也是因为成本的原因,放弃使用了)
顺带一提,1956年的铝2分硬币,旧的一枚也就6毛而已。
所以你有遇到过黄色的硬分币吗?它的收藏价值超乎你的想象。部分氧化后的硬分币,可能会呈现黄色,所以大家最好以重量来分辨,铜质硬分币要更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