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乞丐的奇闻异事,唯一被记入正史的乞丐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乞丐的奇闻异事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乞丐的奇闻异事
乞丐的奇闻异事
从古至今,乞丐都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然而在清朝,却有一位"千古奇乞",享誉至今,还被载入正史。但他的成就不是像电视剧那样武艺高强成为一代宗师、丐帮帮主,而是成为了一名罕见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他就是武训。
乞丐做慈善、办教育那可是千古奇闻,但武训却做到了,他行乞三十八年只为教育这一件事,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与慈善事业,为此他不娶妻,不生子,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
武训原名武七,因在家中排名第七故得此名。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7岁丧父,靠人接济为生,14岁时做过佣工,屡遭欺辱,黑心雇主不仅不给工钱,还把武训毒打了一顿,武训气得病倒了,之后,20岁的武训便开始以乞讨为生。武训年少时就求学不得,后又吃尽文盲之苦,便下定决心要行乞办学。
武训凭借着坚定的信念,白天到处奔走乞讨,晚上就做些纺线绩麻的活,还在农忙时节打过短工、做过媒红、当过信使,表演过杂耍,久而久之积累下了一笔资金。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整日吃最粗劣的食物穿最破的衣服,开源节流只为一件事,那就是办学。
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武训开始置办田产并房贷,以谋取更多可发展的资金。光绪十四年,年已50岁的武训终于在堂邑县创办了自己的第一所义学,并取名为"崇贤义塾",为请来老师他不惜跪求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为说服贫寒子弟上学他也是跪求他们的家人,并承诺学费全免。在武训一心为教育的诚心下,他的第一所义学办得是有声有色,师者勤恳教学,学者皆有所成。
光绪十六年,武训与寺院合作在馆陶县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武训又在官绅的资助下在临清县办了第三所义学。清廷听闻武训的慈善办学之举,大为赞赏,捐银200两,取"垂训于世"之意,赐其名为"训",还赐予他"乐善好施"的牌匾,赏穿黄马褂。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武训病逝,享年59岁。堂邑、馆陶、临清三所义学之处的师生、官绅与乡民都来为他送行,人数达万人以上,前来送行者无不齐声落泪,大家都为这位千古第一的贫民教育家的逝世感到惋惜。
以上就是关于乞丐的奇闻异事,唯一被记入正史的乞丐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乞丐的奇闻异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