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开国大阅兵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
图为1949年10月1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总司令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就绪。
图为1949年10月1日,朱德总司令正在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图为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常
图为1949年10月1日,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常
图为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L-5型通讯联络机和2架PT-19初级教练机。当受阅机群从天空飞过时,其中4架还挂着实弹,这是世界阅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阅飞机还在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挂实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图为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部队经过天安门城楼。
图为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装甲部队参加分列式,经过天安门。
图为1949年10月1日,参加分列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在行进中。
图为1949年10月1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炮部队由骡马拖拽,参加分列式。新华社发(熊知行摄)(资料照片)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第一
第一面五星红旗
图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及海外发出了征求国旗等方案的启事。上海滩一位33岁的青年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他的名字叫曾联松,在上海一家经济通讯社当编辑。7月,曾联松在一间斗室里设计出一张又一张国旗草稿。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了灵感,又联想到红军头顶的五角星,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画面:以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群众,每颗小星各有一个角对准大星的中心,形成众星拱北辰的格局,寓意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各族人民围绕在党的周围。旗面为红地,五星呈金黄色,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文化特征,犹如红霞一片,金光灿烂 罗浪:奏响国歌的第一人
1949年,罗浪指挥联合军乐团第一次奏响国歌
作为指挥国歌演奏的第一人,罗浪既紧张又兴奋。当时罗浪指挥的联合军乐团有3个任务:当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演奏《东方红》;典礼开始时,演奏国歌;阅兵式过程中,演奏阅兵乐曲。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加班加点练习,力求精益求精。当《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乐曲,第一次回响在天安门广场时,罗浪和他的战友们一样,眼睛湿润了。
第一次实况转播
丁一岚、齐越。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城台上,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齐越正在充满激情地进行现场广播。第一幅毛主席画像
第一面八一军旗亮相
第一面八一军旗亮相 开国大典分列式检阅开始!一面火红的八一军旗在掌旗手和四名护旗兵的掌护下,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节奏,引导受阅方队由东向西阔步而来。这是八一军旗在国庆大典上第一次向人民亮相。
第一支礼炮部队
礼炮。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只听见在广场的东南方传来一阵阵雷鸣般的声音:轰轰轰这轰隆隆的雷鸣共鸣放了28响,震天动地,响彻寰宇,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这是人民解放军新组建的礼炮部队,以最崇高的礼仪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鸣炮庆贺。鸣放礼炮一开始就列为庆祝大典的程序之一。阅兵指挥部决定由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组建一支礼炮队。
第一份外交文件
第一份外交文件
开国大典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将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公告》并随附公函送达各国政府。周恩来的公函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已在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在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 周恩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于北京
开国大典为什么选在下午3点举行? 开国大典选择在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是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议。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从这里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之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可就别想飞回去了。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绝密。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十月一日的开国大典是何时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在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成立,是经过了曲折复杂的变化的。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及筹备工作的进展密切相关。最后确定时间约在8月底前,地点则在9月2日才定。 开国大典上是谁书写了天安门上的巨幅标语?1921年8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的钟灵,又名钟毓秀,他早在1938年7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悄悄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那年,钟灵还是一个年仅17岁的电话接线员。后来上级决定让钟灵到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就让他留在陕甘宁边区做文化教育工作。后来钟灵在延安各报刊发表木刻、漫画作品多幅,并设计了宝塔山邮票。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毛泽东与朱德、贺龙、刘伯承合影,他胸前没有代表证绸条,远处可见前门火车站钟楼。 揭秘:开国大典时毛泽东是否丢了代表证?总之,都没有记述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在登上天安门城楼之前,是先到了广场,从下面深情地仰望天安门后,才穿过天安门城门洞绕到城楼的后面,再从侧面拾级而上!于是历史的细节差点被湮没所幸,还有这几幅老照片,记录了开国大典开始之前,毛主席曾经仰望过天安门!
毛泽东与朱德和刘少奇等人,其胸前有了代表证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