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地区,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古老的民俗风物。“红崖天书”,无疑是贵州最神秘的历史遗存。
在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部的红崖山的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数十个无法解析的神秘符号。这些符号究竟是图像还是文字,学界始终无法给出准确定义,其内容更是在千百年间无人破译,故人们将这些符号称作“红崖天书”。
红崖削立一千丈,刻划盘回非一状。
参差时作鼎钟形,腾掷或成飞走象。
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
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疑尚诅盟。
明嘉靖时期的四川按察佥事邵元善途径此地并目睹红崖天书时有感而发,留下了这首《红崖诗》。从这以后,红崖天书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五百年来无数学者来到贵州探秘天书,希望能挖掘出天书背后的真相。
关于人们对红崖天书的研究,现今流传度最高的三种说法,如下:
一、红崖天书是诸葛亮所留。
不少历史爱好者沿用了邵元善诗中的说法,认为红崖天书是诸葛亮平定南蛮时留下来的。不过,这天书究竟是诸葛亮所留,还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丰功伟绩所作的赞美诗呢?红崖天书的文字又始于何处呢?这些问题,始终没有答案。
笔者认为,诗人群体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看待一些景物时联想到的东西与常人略有不同。邵元善只是联想到了诸葛亮征南蛮的事迹,将此作为升格诗句主题的素材一笔带过罢了。后人之所以认为红崖石刻是诸葛亮所留或是后人纪念诸葛亮的赞美诗,亦是受邵元善诗句先入为主的影响。蜀汉南征,是一个宽泛的历史框架,即便邵元善的联想入情入理,也不可作为历史证据。
二、红崖天书是一张藏宝图。
时至今日,在关岭地区仍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
“红崖对白崖,金银十八抬;谁要识得破,雷打崖去抬秤来!”
在这段打油诗的背后,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
话说,殷商末期,爿羊柯部落的首领吉火不远千里来到朝歌,向商纣王帝辛进献当地特产。纣王是个奉行及时行乐的皇帝,他欣然接受了西南首领献上的礼物,并回赠了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
吉火驾驶着马车,将商纣王赐下的珠宝带回部落。殊不知,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极其不便,吉火往返部落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的家乡早已物是人非。由于外族的侵占,吉火的山寨早已被付之一炬,他的族人亦四处流亡。
愤怒的吉火将财宝埋藏到一座山洞里,并在红崖上留下只有自己能看懂的藏宝图,随后便召集族人向侵略者发起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吉火与他的族人全军覆没,从这以后再没人能破译红崖石刻的内容。多年以来,当地人对“十八抬”金银财宝趋之若鹜,然而至今仍无人能破译这份藏宝图的读法,更别说是找到爿羊柯部落的宝藏了。
三、红崖天书是明朝建文帝的檄文。
明初靖难之役的历史框架我们都比较熟悉了,朱元璋过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因削藩得罪了燕王朱棣,招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国统之争。燕军攻陷南京后,南京皇宫付之一炬,建文帝也失踪在这场大火中。
1997年,有学者林国恩称,自己已基本破解了“天书”。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靠旧臣的帮助和掩护逃离南京,一路向西抵达贵州。朱允炆在人迹罕至的山区中隐居了好久,他时刻想着召集亲信东山再起。然而,随着朱棣定都于燕京,朱允炆的影响力日渐消弭。势单力孤的朱允炆始终无法如愿,只能将文字拆分组合写出“红崖天书”,在上面历数皇叔朱棣的罪行。
朱允炆希望有朝一日有识之士可以破解这份天书,帮助他推翻朱棣建立正统。于是,颁了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诏檄”。
全文直译为:
“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杀戮尸横,罄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须降伏燕魔,作阶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御制)。”
当然,上述三种可能性仅是历史爱好者或学者的推测,并无证据支持。“红崖天书”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就像是玛雅文字一样,无数人投入精力对其进行分析破解,可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虽说千百年来对红崖天书的剖析从未停止过,但人们对此的热情始终不减。
并且,也有记者曾就此问题采访了贵州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宋世坤,宋世坤认为:到目前为止贵州考古界没有任何专家针对“天书”发表过专门的研究性的文章。没有古文献作参考,那些符号太玄了,根本就无法辨认。据他还推测,“天书”的书写时间不可能“太早”。
然而,就在几年前,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还设下百万赏金的天价悬赏,希望能找到民间懂得天书文字的奇人。毕竟相比于百万人民币,让红崖天书成为永远的未解之谜才是最大的遗憾。
参考资料:
【《红崖天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红崖天书研究》】
明朝历史上有哪些未解悬案?第一:建文帝下落之谜第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第三:明仁宗之死第四:明末妖书案第一:建文帝失踪之谜第二:朱棣生母之谜第三:明宣宗废后之谜
您好,我是小殷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明朝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毫无疑问留给我们无限的念想。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一共存在了276年的历史,如果把弘光政权算是,也有277年。在明朝近300年的风雨历程中,自然有许多未解悬案。以下主要说几个典型的。
第一:建文帝失踪之谜1:第一种说法,记载建文帝被一场大火烧死
明朝近300年历史中,毫无疑问有传奇鼎盛期,也有没落期。其中以建文帝的生死之谜最为蹊跷,史学界普遍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被一场大火给烧死了。根据明史明惠帝本纪记载,建文四年六月十四日,朱棣军队进攻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也就是朱棣的小舅子想要做内应,被恼羞成怒的朱允炆给杀了。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投降了燕王,放朱棣进城。宫中出现了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燕王朱棣让人在大火中找到了建文帝和马皇后的尸体,八天之后让他们入土为安。
2:第二种说法,建文帝出逃海外
普遍人认为朱棣打进南京城后,建文帝并没有死去。他利用城内的地道,最后成功逃出。明史成祖本纪里面记载,朱棣怀疑建文帝出逃海外,所以才派遣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就是来找寻建文帝,这只不过是他的目的之一。当时的海上巨寇陈祖义,便是打着建文帝的旗号开始招兵买马,声势浩大,威胁到了明王朝统治。郑和下西洋途中,顺道把陈祖义给剿灭。
3:第三种说法,出家为僧,一直活到了正统年间
还有一种说法记载建文出家为僧,当时朱棣攻占了京城。建文帝从地道逃出,正统五年,有僧人从云南来到了广西,诈称是建文皇帝。思恩知府上报给朝廷,经过审查,发现这个人是均州人氏。已经九十多岁了,投入监狱,过四个月死去。时间明显对不上,朱标如果还活着,有可能活到90多岁。从此以后,江西的三清山,巴蜀等地都有建文帝的影子。不管历史如何,永乐皇位继位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朱棣生母之谜1: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很多人都趋于这种说法
朱棣的生母是谁,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普遍人认为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太子朱标,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五人都是马皇后亲生的,但许多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可如果朱棣是马皇后的嫡子,为什么朱元璋在太子,秦王,晋王去世后不选择立他为太子,而改立皇太孙建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2:朱棣是元顺帝和蒙古人的后代,朱元璋被戴了绿帽子
民间对于明成祖朱棣生母记载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多,最广泛的是一本蒙古人的口述历史,也叫蒙古秘史。把明成祖朱棣这个人写成是元顺帝的一个妃子弘吉剌氏所生,朱元璋打下大都后,把这个妃子收入到明朝宫中。这时候弘吉剌氏已经怀孕了七个月,不久便生下了朱棣。可这种记载很快便推翻,朱棣出生于1360年,距离徐达攻取元大都已经过去八年了。就算弘吉剌氏被朱元璋弄进宫中,七个月那么大的肚子老朱不可能看不到。可能就是建文遗臣故意抹黑朱元璋导致的!
3:朱棣的生母是高丽女子唝妃,这个被许多史学家所认可
有一个证据记载了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有一本书叫做南京太常寺志。明朝施行南北两京制度,北京有太常寺,南京也有太常寺。太常寺是掌管祭祀礼仪的这么一个机构,根据太常寺志记载,在纪念他们祖先的享殿里头,牌位摆放的很特别,有一位貢妃单独在一面。
第三:明宣宗废后之谜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下令废后。立新的皇后,这可是国家大事,大明开国到宣宗一朝这可是首例。有人说因为孙贵妃利用自己的美色故意去诱惑朱瞻基,整个过程都是孙贵妃一手操作的。可是我看没有那么简单,从皇帝和皇后胡氏的感情说起。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婚姻也是无法自己做主的。包办未必感情不和,明宣宗朱瞻基和胡氏的感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1:皇子结婚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皇家利益,有政治企图
皇室结婚首先要考虑到国家政局的稳定,从长远角度上出发。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自古多情帝王家。”其次是考虑生皇子,不允许个人意志起作用。更可悲的是朱瞻基的婚姻遵从的是爷爷朱棣的命令,永乐十五年,朱棣决定给孙子朱瞻基选太孙妃。选中了胡氏之女,朱瞻基无奈只能服从。可她家里的情况也不是很显赫,父亲不过是锦衣卫的百户,皇帝选她着实有点荒唐。古代封建帝王都崇尚迷信,让天官观察星象,就这样胡氏被选中,于是定下了这门亲事。
2:胡氏性格软弱,和朱瞻基性格不合,明宣宗有“蟋蟀天子”的称号
这个胡氏的女儿有名字,名叫胡善祥。和帝王家门门不当户不对,性格软弱,办事不张扬。这样的人进了太子府备受冷落,可她只能默默的忍受,又不跟别人沟通,让人引起反感。而朱瞻基可是性情中人,好玩喜欢斗蟋蟀,因此落得一个“蟋蟀天子”的称号。他们之间的夫妻感情可想而知,另外胡皇后还经常生病。喜欢黄老之学,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二人的感情不和。
3:最主要的是朱瞻基早年心有所属,自然容不下他人
其实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朱瞻基很早的时候就心有所属,孙贵妃就是他的意中人。孙氏是山东邹平人,长得非常漂亮。永乐八年的时候,十三岁的朱瞻基跟着爷爷回到了太子府,一进家门,看到了一个小妹妹。喜欢上了她,从此二人过上了青梅竹马的生活,感情顿生。永乐九年,朱瞻基行成人礼被册封为皇太孙。确定了他作为法定接班人,选太子妃的事情就这样被提上了日程。朱棣嫌弃孙小妹很小,再加上北方战事吃紧。于是选中了胡氏作为太孙妃,不想让太子妃和太孙妃出自同一个地方,避免外戚干政的局面。
4:朱瞻基为什么这么宠爱孙小妹,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朱瞻基受到姥姥的影响,在平常老百姓家也是如此;第二就是他们小的时候一起生活,比一般人更加亲近;第三点就是说她是朱瞻基的红颜知己,因为在太子府以及未来的后宫中,得知红颜知己才能如此。孙小妹悟性高,太子府矛盾尖锐。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理解朱瞻基的心情,尽可能按照他想的去做。
5:改立皇后的绝佳理由就是孙贵妃生了儿子,这点很重要
从皇帝的儿子说起,朱瞻基的许多女人只生了两个女儿。他三十多了,没有想到还能再生一个男孩。这样的背景下,孙氏给皇帝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明英宗朱祁镇。朱瞻基一时高兴,开始大赦天下。大臣们按耐不住,建议皇帝立太子。等到朱祁镇八十天的时候,被朱瞻基立为太子。这时候朱瞻基突然让群臣展开讨论:‘怎么样才能废掉胡皇后?’有的大臣为了巴结讨好皇帝,列举了二十条过失。皇帝看了之后很生气,有人建议让胡皇后主动把位子让出来。朱瞻基觉得不错,胡善祥也还算配合。
6:对新皇后的指责声越来越多,黑料太多
明宣宗朱瞻基立新皇后引来了很多人的非议,首先是夺后,其实这是朱瞻基一手操控的,根本和孙氏没有任何关系。再一个就是她的儿子不是其所生,偷了别人的。明史的说法是她偷了别人家中的孩子,偷梁换柱。一个很大的疑点就是这很难瞒过朱瞻基,夫妻之间这么重大的事情,很难瞒住。再一个就是瞒不过张太后,即使能瞒住朱瞻基,能瞒得过后宫吗?第三个知情人太多,冒充难度也太大。第四点谁能保证生出来的一定是男孩,万一是女孩呢?
7:世人之所以指责新皇后,也不是空穴来潮,同情弱者
历史上之所以有这种说法,主要还是同情弱者的心态。也不排除抹黑的动机,孙太后在明朝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孙皇后在皇宫中生活了五十多年,经历了六个朝代。是宣德年间的皇后,天顺年间的皇太后。比如说土木堡之变,孙太后站在了前台,下令监国,代理皇帝。第二天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为摄政王。
结束语:以上便是小殷说历史的原创文章,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可以点赞关注和转发哦!
神奇的古文字,为何贵州红崖天书无人能解?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看得懂是什么字,而且发现的时候它就存在很久。根据《贵州图经新志》里面记载就说是诸葛亮时期使用的文字,可惜还是没有人看得懂,只能等文明水平越来越发达,终于一天我们会知道红崖天书写的是什么。
一、神奇的古文字:红崖天书!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下的一个县,这里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关索岭。要知道关索岭从古至今就是兵家必争地,那个时代的人都不愿意错过这地方,因此关于这里历史传说就非常多,其中最让人感到神奇无疑就是神奇的古文字红崖天书。
红崖天书是属于关岭县,本来它是静悄悄的待着,谁知道被诗人邵元善发现,还写了一首诗《红崖诗》 ,这下红崖天书轰动全世界。陆续有人来看,大家都想吃第一只螃蟹,想解开天书里面的内容,奈何都是水平不足,怎么研究都不入门。
这段话也只能告诉我们红崖天书有可能是存在于三国时期,有可能是由诸葛亮写下的。但是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证明,也没有办法从诸葛亮留下历史资料都得到红崖天书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
二、按照目前的文化水平不足以解开红崖天书。从古至今,多少文豪大师都想解开红崖天书,想拿到钥匙破解。可惜是红崖天书的文字好像就是独立一体,看似跟其他古文字有关系,但是又找不到关系,因此红崖天书变成世界上未解之谜之一。只能期待未来文明水平的进步,可能才得到答案。
贵州境内的“红崖天书”上写了什么,背后有什么隐密?
在80和90后的童年记忆中,曾经有一部超级经典的动画电影,给当时的小朋友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部电影就是《天书奇谭》,印象最深的就是蛋生在崖壁面前学习天书,掌握通天彻地的本领,当时我也幻想自己能在崖壁前学习天书。
那么现实中,真的有崖壁天书吗?真别说,还真有,在贵州关岭县境内晒甲山的一崖壁上,凿刻着二十多个古怪而神秘的暗红色古体字,其篆刻内容至今没有人能知其意,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天书,又因为天书刻在呈橙红色的崖壁上,所以又称为“红崖天书”。
到底是何人在古代的荒郊野之处凿平崖壁?又在崖壁上刻下了这么令人费解的文字?文字又记载了什么故事?难道真是天上的仙人下凡刻下了天书?
红崖天书的文字看上去像篆体但是却不是篆体,像隶书但是又不是隶书,翻阅典籍,没有任何关于这种文字的记载,横不平竖不直,上下左右也不成行和列,大的字像磨盘一样大,小的字像个苹果那样大,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更像是小孩子天马行空的涂鸦。
苗寨本来就是一块神奇之地,贵州省关岭又处在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内,红崖天书就在于此,本地地貌陡峭险峻,是自古至今兵家必争之地,“红崖天书”距离黄果树瀑布仅数里之遥。
红崖天书凿刻在庞大的浅红色峭壁上,整个崖壁长度一百一十米,高度三十三多米,在层峦叠嶂的一处郁郁葱葱之中,这块崖壁分外灿烂夺目,如同放置在绿色青苔中的红色宝石。字迹清晰可见,显出古朴典雅苍劲有力的底蕴。
有史可查,有关“红崖天书”的最早的文字记述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彼时“红崖天书”被当地人称之为“红岩碑”。
据当地县志中记述:“红岩山地处永宁州北近百里内。当中住户,间闻洞中有铜鼓之声,岩中彩光如火,则来年必有瘴疾。世间皆传此处为诸葛武侯驻兵之场所。”
可是匪夷所思的是,发现“红崖天书”的人并不是地质学家、考古工作者等,而是一名古代的文人学者。他就是明朝的邵元善,游山玩水闲暇写了一首《红崖诗》。
从此之后,古往今来,红崖天书才被众人所知,各方人士纷至沓来。但是自始至终,红崖天书的秘密都无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