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一座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在古晋阳城通往晋西北和陕甘宁驿道风峪沟6公里不到的太山上,有一座太山龙泉寺,熟悉中国古刹的朋友对它一定有印象,因为龙泉市最早修建于唐景云元年,初为道教名刹,但后来在明初重建时却改成了佛寺!
太山龙泉寺金棺之谜
2008年5月份,龙泉寺兴建消防水池,因太山缺水,而龙泉寺又是重点文保单位,所以消防蓄水池是重中之重,5月7日,工人们在龙泉寺大殿向东一块空地挖掘水池地基时,突然挖到下方有硬物出现,经过初步清理后,出现了一扇诡异的石门,于是立刻通知了太原市文考古研究所!
考古专家们很快确定这一座佛塔的基址,顶部早就被毁,只剩下了长方形的塔基,那个诡异的石门就是地宫的入口,打开石门后内部是精美的壁画,还有一座石函,表面刻有大量的文字和花纹,当然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文字本身要有价值得多,它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
铭文表明是武后朝的安西都护田杨名供养,而历史记载确有其人。接下来就是打开石函,令考古学家惊讶的是石函打开后,是一个鎏金铜棺,周围散落着大量木片,这表示中间原本有一个木棺,只是年代久远,已经化为碎片。
继续打开鎏金铜棺,结果发现一个更精致的系着丝绸的银棺,本来以为鎏金铜棺内就是舍利子,原来还有一层,此时的考古学家无比期待,就像拆快递刚拆了包装就要见到正主的时候了,继续开棺,当打开银棺的瞬间,考古学家们懵逼了,里面还有一个系着丝绸的金棺!
专家们都相信,金棺内必定就是正主的舍利子,但此时大家却反而决定不开馆了,因为层层打开,确实有些冒冒然了!
据考古学家称,国内最高规格的类似文物是法门寺和庆山寺的地宫内出土文物,法门寺的佛骨被七层小棺层层嵌套,从金、银、水晶到白玉,精妙绝伦,无可挑剔,而根据专家们推测,太山龙泉寺的金棺内,一定还有一个宝瓶,内部装的极有可能是佛骨舍利子。
为什么不继续开棺?
大家一定非常佩服考古学家的定力,说不开就不开,能克制住这份好奇心的人一定能干大事!当然褒奖的话我们就不多讲了,因为开或者不开,并不是好奇心所能决定的,这是现代科学范畴下的理智决定。
打开鎏金铜棺时专家们就发现一个恐怖的事实,刚开启时银棺外部系着的丝绸色彩非常香鲜艳,但暴露在外部大气中没多久,颜色迅速暗淡下去,很快就变得灰扑扑了,尽管还能解开,没有变成灰,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所以当打开金棺时,外部再次系着一根鲜艳丝绸,又迅速暗淡时,考古学家们就决定不开了,因为不知道尽管内部是什么物品,也不知道它暴露在外部大气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瞬间坍缩”,那么连挽救的余地都没有。
为什么文物暴露在大气中,会迅速变色?
其实文物暴露在大气中会变色并不是第一次了,最著名的就是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当年出土时可都是彩色的,只是有些斑驳脱落,而有些则保持比较好,但暴露在空气中数分钟,身上的颜料就开始起皮,然后就开始脱皮,全都变成了现在灰头土脸这副德行了,但即使如此,仍然能看出兵马俑当年的雄姿!
很多文章中都解释接触了空气,其实这是鬼扯,即使在地下陵寝中的文物也不可能隔绝空气,唯一差别的是环境差异,首先就是与外界大气隔绝的环境中,空气流动几乎就是静止的,这是低一点。
其次则是氧含量,由于地宫中或者密封环境中的氧气占比大约是21%,然而由于环境中的有机物或者其他容易被氧化的材料和氧气反应,氧比例会越来越低,含量降低到一定比例以下时候将不足以氧化或者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氧化。
然后则是环境中水汽比例,地下环境大部分都可能会比较潮湿或者异常干燥,只要环境恒定物体表面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一旦改变这环境,脱水或者吸收水分,那么表面就会发生剥离,就像潮湿的黄梅天南方很多墙皮会鼓包突起,那是吸收了水分后和内墙脱离了。
因此暴露在大气环境中后,三个最关键的方式都改变了,所以就会迅速发生变化,最后脱落成了灰扑扑的底色,当然现代科学已经有了保护兵马俑不褪色的技术,但问题是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个机会。
当然如果能保持这样的环境其实也可以,比如设置一个隔离的气闸室,隔绝内外空气流通,那么可以保持得更久,或者将其放置到一个惰性气体保护的封闭环境,避免强光照(强光中的紫外波段有很强的褪色作用,它的能量能让分子键能断裂),那样可以长期保存。
相信金棺如果你能在一个保护环境下开启,并且辅以适当的保护,相信是可以保持原来本色的,但有些文物处理的难度却极高,比如像丝绸结之类,可能会一触即溃,如何保持结完整打开金棺,这是一个难题,也许要到未来技术更成熟的时刻!
考古发现一纯金棺材,为什么至今都没打开?
在进行考古作业时,人们最期待的就是能够发现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古文物了。别看大部分的古文物看起来样子都比较陈旧,但是实际上,它们越是如此,研究价值可能就越高。毕竟它们的陈旧程度很可能跟所历时间的长短有关,而文物往往都是历史越久,就越有价值一些。
本文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内容,就跟考古人员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一件文物有关。它是一个金棺银椁,一看就具有颇高的价值。只是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它到现在都尚未被打开过。至于原因,有专业人士表示,实在是因为至今都没人敢打开它。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在前面提及的这个金棺银椁之所以会被发现,还多亏了太原政府曾经下发的给龙泉寺修建一个蓄水池的决定。当时正值2008年,太原政府作出这一决定后,便组织人手开展施工活动。结果在建筑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竟然意外发现了一直被隐藏在龙泉寺下方的一个唐代地宫。
后经初步研究,专业人士认定此地宫始建于唐睿宗年间。而且从其保存的完好情况来看,这个地宫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的毁损情况。不仅如此,后入场的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稀世珍宝,那就是我们前面提及的这个金棺银椁。
可能一说到这个词的时候,大家会立即认为它就是个用金子打造的棺材罢了。但是实际上,这个金棺银椁可并非普通的棺材。要知道,它的外形虽然跟棺材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它的尺寸却明显跟我们见过的那种棺材的尺寸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我们见过的棺材的尺寸起码能够装的下一个人的遗体,但是这个金棺银椁的尺寸,却是这样的:长14厘米,高9.5厘米,宽7.4厘米。这样一来,别说用来装一个人的遗体了,就算是装骨灰,估计都装不下。
其实金棺银椁并非常人能用到的葬具,而是那些圆寂后顺利留下舍利的高僧们才能用到的葬具,因为它就是专门用来盛装高僧们留下来的舍利子的。而舍利子本身也并非容易得到的,所以说,不管是这个金棺银椁,还是它里面盛装着的舍利子,都是无比珍贵的东西。
倘若是在以往,考古人员在发现这样的宝贝后,都是会立即打开它,然后好好研究一下它的内部构造和验证一下它里面是否真的含有舍利子。可是在太原龙泉寺下的地宫中发现的这个金棺银椁,却至今都没有被打开过。
有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考古学家本身就不想打开这个金棺银椁呢?其实不是这样的,考古学家在研究古代文物的时候,都抱有很强烈的一探究竟的想法。所以在能够做更深入的研究的情况下,他们是肯定不会错失良机的。如此一来,他们一直都未打开这个金棺银椁的原因,就变得更加令人感到好奇了。
实际上,考古学家之所以一直都没有打开这个金棺银椁,还真就是因为他们不敢打开。只不过他们害怕的不是打开金棺银椁会给他们带来厄运,而是害怕会因此毁掉用来“装饰”金棺银椁的那个蝴蝶结。
没错,这次考古人员发现的这个金棺银椁跟以往发现的金棺银椁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那就是这次发现的金棺银椁上绑着一个蝴蝶结。倘若考古人员想要打开这个金棺银椁的话,那他们就必须先解开那个蝴蝶结才行。而之所以大家一直都没有去做这件事,就是因为那个蝴蝶结很容易在被我们触碰后立即出现“灰飞烟灭”的情况。而这,对于考古研究事业而言,也算得上是一种比较大的损失了。
鉴于此,才会出现即便考古学家们再怎么想继续研究这个金棺银椁,也不敢轻易打开它的情况。由此可见,考古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它跟盗墓贼的行径有非常本质的区别,最起码盗墓贼的初衷就是为了盗取古墓中的财宝为己用,而考古专家们明显跟他们的道不同。所以,今后大家一定要注意将盗墓跟考古做明确的区分。否则的话,岂不是会让一直都致力于保护文物的考古人员都感到心寒了吗?
山西龙泉寺出土一纯金棺材,专家至今都不敢打开,这是为什么?
时间在流逝,历史从未停止过脚步。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个世界上的光阴也许只有短短数载,而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它每天都在迎接新的生命。春去秋来,有人离去,有人降生。逝去的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新生的人站在逝者曾经站过的地方,充满了好奇。
现在,我们的身边时不时还能挖出来几件来自很久之前的宝贝。这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可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即使有的时候挖出来的只是一个碗,但因为见证过历史的变迁,也会让这个碗变得珍贵不已。
我们对前人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但又不能穿越回去,所以只能凭借着他们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物品,猜测过去。而且有很多文物都是前人专门流传下来的,这样的文物就更加珍贵了。比如在山西龙泉寺出土的一纯金棺椁,里面的东西就是古人有意长久保存的物品。
山西古墓现金棺
山西太原市以南二十公里处,有座陈旧的寺庙,叫做龙泉寺。说起这个名字,还和历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帝——李世民有很大的关系呢!相传,当初李世民还不是皇帝的时候,曾经在龙泉旁洗过马。后来他登基了,人们就将他洗过马的那条河称为龙泉,盖在旁边的寺庙则为龙泉寺。
寺庙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余年了。能够流传至今,实属不易。金、元朝代时,龙泉寺曾毁于火灾。后到了明朝时,始得修葺。一九六六年,龙泉寺在政府的帮助下,完成了重建,从那时起,方得对大众开放。不过即使龙泉寺存在了那么多年,对于人们来说,也只能算个古建筑而已,而且还是多次修葺过的,没有过多特殊意义。
直到二零零八年,龙泉寺因为蓄水池渗漏再次找人维修。施工队在挖掘时触碰到奇怪的石头建筑物,立即上报文物局。得到消息后,太原考古队小组来到龙泉寺,继续往下挖,发现是一座古墓。当他们进去的时候,里面的壁画因为接触到空气立即脱落,当场消散。根据专家们的推测,这座古墓应该建于唐朝时期,和龙泉寺名字的历史差不多悠远。
考古队在古墓中发现一个石棺,他们立即把石棺抬到了专门开发文物的地方。将石棺打开后,里面是一个木棺,木棺里面还有一个铜棺,接着是银棺,最后得到一个纯金打造而成的金棺材。金棺材的体积不大,长度只有十四厘米,肯定不是放人的棺材。
金棺内的文物
金棺外有一条红色的丝绸缠绕着,还打了一个蝴蝶结。金棺上面雕刻着象形文字、神秘的图案和佛教的花纹。由此猜测,这口金棺材应该是某位佛教大师的。里面装的东西大概是舍利子或者经文。不管是舍利子还是经文,考古专家都不敢随意触碰那口金棺。他们害怕毁掉上面的丝绸带,更怕毁了棺材内的文物。
若是舍利子,那冒然开棺肯定会惊动舍利子的主人。虽然我们不讲封建迷信,但是基本的礼仪还是要有的。一个逝去了千年的古人,肯定不希望被外人打扰。这口金棺如此名贵,它的主人也应该是个非富即贵之人。不管是何人的舍利子,专家们都不敢贸然打扰。
若不是舍利子,而是经文,那冒然开棺就更不合适了。我们现在的技术还达不到将棺内文物好好地保存下来。若是经文一见到氧气便像古墓里的壁画一样,化成了粉末,那将是一大损失。能够被保存在金棺材内的东西,一定很珍贵,我们绝对不可让它毁于一旦。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定需好好地留存。
何时能开棺
对于棺内的文物,专家们很是好奇,但是明知技术不达标,他们也不敢把金棺打开。以当时的开棺条件,将这口金棺打开了,就意味着我们要失去金棺内的文物。至于何时能够将这口棺材打开,专家们也想知道。而今人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展科技,获得技术上的进步,这样便不害怕一开棺,便什么都没有了。
大约需要多少年呢?这是个未解的答案。从金棺现世,距今已有十二年了。这十二年里,我们的各项技术都在进步,包括文物方面的。但以现在的技术,依旧达不到开棺条件。专家们不能在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冒然开棺,这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贝。若是毁了,可就再也无法复原了。
专家们之所以这么重视这口棺材里的文物,其实还是因为棺材的主人很重视它,要不然怎么会用纯金打造,而且还在棺材外套了一层又一层的银棺、铜棺、木棺、石棺呢?若不是里面的东西很重要,它的主人应该不会这么珍视吧。专家们正在努力,争取早日把这口棺材打开,一睹其中的文物。前提是开棺后,有能力将文物保存。
我们不是考古学家,所以我们可能不理解文物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也无法感知到他们发现文物时的幸福和看到文物在眼前消散时的痛苦。我们总说,这个世界千奇百怪、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但却不可忘记,每一样东西都只有一个,若是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文物如此,人和眼前的事物也是如此。只有懂得珍惜,才能留得住东西。
王羲之曾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对于我们而言,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人了。而我们,对千年之后的人来说,也是古人,只是相较于唐朝和魏晋时期,历史没那么久远而已。
所以,在这里笔者想要告诉读者们,珍惜好现在。即使以后只能停留在人们的猜测中,也要把当下活好。最后希望我们能够尽快有高超开棺技术,这样就可以看到金棺内的文物了。不知千年前的那位古人,在这口棺材里放了什么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