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为什么人愿意吃生活的苦而不愿意吃读书的苦「老梁推荐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未解之谜     2023-4-7     点评:75举报

640

01

记得小时候在县城上学,学校每次放月假,爷爷就去车站接我回家。

那时家里离车站上远,需要骑着车子来回。

一路上我们彼此相对无语,等到爷爷骑不动了,我们就这么一前一后推着车子走着,记得爷爷常常和我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日后要好生读书。”

那时的我未解其意,只是默默记在心里,望着不远处稻田里的乡亲们弯腰割麦俯首插秧,我只是想着将来的自己一定不要做个农民。

几十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小小的农村考入了省城上大学,学了这个城市最热门也最富前景的工程造价行业。

然而当我走进我的实习单位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年我吃过的苦,并没有让我现在做上“人上人”。

工地的环境有多么糟糕自不必多说,晴天尘土飞扬骄阳似火,雨天泥泞不堪污水四溢,物质世界的贫瘠尚可以忍受。

然而精神世界的荒芜会随着时间慢慢消磨你的梦想和纯真,在那种环境中你想找一个人聊聊文学、谈谈经济都是个笑话。

在那一刻,我突然想着凭什么我要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吃着生活无端给我安排的苦?

后来,我选择去到了深圳,在那里我终于找到自己热爱的新媒体行业,眼前陌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兴奋和欢愉。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风投、天使轮这些名词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越是不断地拓宽知识的边界面,越是觉得自己知识储备量的贫瘠与荒凉。

也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积累过程中,我发现人与人的差距被迅速地拉开,当我这几年再次回到生活的地方,发现很多人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几年前,脑海里停留的信息和映像早已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他们宁愿选择待在月薪3k的收发室当保安,也瞧不上月薪过万的新兴行业。

他们宁愿选择每月靠家里人给零花钱度日,也不愿选择自食其力谋一份工作。

他们宁愿选择把时间浪费在和小商贩砍价,也想不到多花一块钱去学习新知识。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知乎中一位点赞最高的答主特雷西亚是这样回答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

而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

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前者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而后者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02

所有觉得学习苦的人,大多是没有挨过现实的耳光

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在校大学生的报道,即将面临大学毕业的老岳,在高中时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网瘾少年。

高考之前,爸妈为了防止他分心,连手机、电脑,甚至电视都不给碰。

上了大学觉得放松了,想把以前没有玩够的游戏都玩回来。在游戏里建了帮会,为了把帮会发展好,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游戏里。

大一时逃了一节课之后,发现大学管得并不严,胆子大了于是就有了第二次逃课,从此接二连三一发不可收。天天在寝室像个蓬头垢面的疯子,外卖盒堆了一地,期末挂科也成了常态。

当室友拿到了名企的offer时,除了游戏没有任何爱好的他,连毕业都成了问题。

“如果在简历上能填上LOL王者段位、500人大公会管理经验,那该有多好。”

虚拟世界里的游戏虽然精彩,但是现实生活里的残酷却真实的可怕。

游戏里的情节尚可以提前设计,然而现实里的残酷却是用一生的时间去体验。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主动交了白卷,在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的感慨。

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回忆高考,她的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却更加曲折,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期间也自己做过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终,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给人开车来还债。后来成为了开货车运土方的司机。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结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20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想起以前湖南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变形记》,无论城市的孩子多么嚣张跋扈,也无论他们的家庭如何富足优渥,面对着一贫如洗的大山深处,精神世界的荒芜让他们很快就臣服于现实。

相反的是那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十分珍惜着在城市里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这种生活可能穷极他们一生的努力也难以企及。

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些城里孩子在穷乡僻壤里转了一圈回来就会变了一个人?

不想读书,觉得读书辛苦?现实的生活会诚实地告诉他们,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

穷则思变,真正苦到一定程度了,人自然会自发地挣扎起来改变现状,对于有些背负着沉重生活的人来讲,学习才是脱离生活苦难又轻松又有用的途径。

没有谁愿意吃真正的生活里的“苦”,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没有足够的糟糕。

有时候学习的那种“苦”和沉重粗砺的生活比起来,真的可能连个喷嚏都算不上。

03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纳什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在印度克延比都蔬菜市场,生活着一群很穷的小商贩。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然后去进货,卖完可收回1100卢比,而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布。

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

后来纳什告诉小贩们说:

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从此,他们收入就会节节攀升,这样美好的结果,几乎是触手可及。

但是,没有一个小商贩这样做。

“他们天天就那样重复着,分出利息达九年之久。”

纳什教授说:那些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培养出了短缺头脑模式,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过去不按思维而生活,终将有一天按照生活而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这群小贩宁可每天去借钱度日,也不肯从本钱中拿出一部分做长期投资。

因为和眼前的温饱相比,他们根本没有兴趣花时间去思考未来的长线回报,因为从不考虑更优方案来解决问题,所以又陷入了靠借钱度日的烂泥潭死循环中。

柴静曾在《看见》里说到,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

痛苦之所以不被人喜欢,大多数是因为人们从不会思考自己为何痛苦。

然而,这世上还有另一种痛苦是,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失望的情绪,然后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当作是自己该如此,甚至误以为这就是吃苦的好处。

我总觉得苦难的意义,在于我们更好地去思考人生为何如此苦难,诚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从不值得一过。

如果没有经过思索和自省,苦难终究只是苦难而已,没任何意义。

这些年来看过很多年轻人在走他们父母长辈的老路,年轻时总觉得学不学习无关紧要,反正自己体力好得很,只要自己身体好就能混口饭吃,长此以往终究是依靠出卖劳力度日,类似于那些从不思考明天出路在何方的买菜小贩。

茨威格在的《断头王后》里写到: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他们终将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就是当年不吃学习苦的代价。

学习的苦,是枯燥的苦,是短期没有回报的苦,这种苦看得见,摸得着,谁都不愿吃。

生活的苦,是绝望的苦,是长期没有出路的苦,这种苦看不见,摸不着,谁都不想吃。

我从不喜欢自讨苦吃,如果我能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避免遇见这些痛苦的经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

学习其实并不苦,苦的是早已被生活消磨掉的好奇心和敢于对未来报有期望的勇气。

生活其实并不苦,苦的是那个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

作者简介:Ray先森,富书签约作者,一个用文字思考问题,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写作人,在文字里深度剖析人性的善恶,在沉思中用文字诠释人生的来往,微信/微博/简书@Ray先森爱健身。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640

为什么人愿意吃生活的苦而不愿意吃读书的苦「老梁推荐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到生活的苦是被动的,无论是否努力,无论是否抵抗,虽然生活的苦也会变化,但必须应对这种苦痛。久而久之会让人变习惯,被麻痹后知道这样的煎熬一定会来,那等着应付就好了。而学习的苦是在于人要逼着自己开辟新的痛苦领域,在生活的苦会如约而至的基础上,这看似是在给痛苦加码。

为什么人愿意吃生活的苦而不愿意吃读书的苦「老梁推荐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读书的苦呢?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很多人都明白“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为人上人”,可是道理都懂,却似乎从来都轮到自己去做的时候总是做不到!

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的"苦"不仅仅是生活的苦,还有学习、工作等其它苦。吃学习的苦能提高生活质量(物质或精神),但一味地吃生活的苦,只能让人变得平庸且麻木。

获得最多赞的一条回答是: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能够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而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当看吃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因为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

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然而要吃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身就是使一个人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当一个人吃生活当中的苦,他还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活动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

而如果要让他在空闲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并在长久的学习中积累,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往往人是很难做到的。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关于什么是“延迟满足”,在前些天的文章中我们通过具体的故事讲述过)

另外一点就是舒适区的问题。在多数人看来,虽然生活过的苦,但是慢慢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舒适区,习惯了这种苦,以及这种苦给自己带来很多的“意义”,但是学习的苦却是未知的,是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后所要面临的未知。

比如一个人每天要扛着麻袋走十公里的路,虽然每天都走的很累,但是这种苦今天如此,明天依旧如此,他可以预见自己一个月以后、甚至一两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有心理预期。而让他每天抽时间学习,他首先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其次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学会,还有就算自己学会了要往哪些方面应用,一切的一切都会使自己陷入到巨大的未知中。

自古以后,人都对未知的事物、生活充满了恐惧。如果自己有信念,那么在很多事情上都不会徘徊,而徘徊了,说明自己在做权衡。当即便是吃了学习的苦还需要面临巨大的挑战时,于是很多人就宁愿选择稳定的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卷入吃学习的苦,又面临未知的前途中。

未解之谜类推荐阅读 ⇓
黄帝陵墓全图(黄帝陵大脚印)

黄帝陵墓全图(黄帝陵大脚印)

未解之谜阅读:2186   点评:75
住院病人回家死亡医院赔偿,医院照顾老人坠楼事件

住院病人回家死亡医院赔偿,医院照顾老人坠楼事件

未解之谜阅读:2709   点评:83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037   点评:24
“第九奇迹”三星堆 千年未解之谜

“第九奇迹”三星堆 千年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阅读:8196   点评:367
近年的ufo(ufo事件真相大揭秘)

近年的ufo(ufo事件真相大揭秘)

未解之谜阅读:2884   点评:105
时空隧道时空隧道,时空神秘隧道

时空隧道时空隧道,时空神秘隧道

未解之谜阅读:2102   点评:47
诡异之极!耶稣雕像"流血" 暗示人类将遇大劫?

诡异之极!耶稣雕像"流血" 暗示人类将遇大劫?

未解之谜阅读:11200   点评:287
“内华达三角”频坠机 疑外星人作怪

“内华达三角”频坠机 疑外星人作怪

未解之谜阅读:12094   点评:327
惊天骗局:十八个阿波罗登月无法回答的质疑

惊天骗局:十八个阿波罗登月无法回答的质疑

未解之谜阅读:7652   点评:139
天空的诡异事件,天空的奇闻异事未解之谜

天空的诡异事件,天空的奇闻异事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阅读:2489   点评:2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