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徐老师所在地各年级的期中考试提前了半个月进行,今天,我们学校小学部的期中考试已经全部结束,而据各年级语文老师反应,如今的语文考题真是越来越灵活了,学生们要想考出好成绩,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过关是万万不行的。
小徐老师看了看三年级语文试卷,发现确如老师们所言,孩子们要想考出好成绩,有些题还真不是老师教的。
三年级语文试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
一、字词部分,涉及字音,字义和字词书写与运用的考查如下图所示1-6题,前3题难度最小,考查字音及字词书写,第4题考查字义理解,这类题成年人看着简单,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个难点,一些理解力差的孩子根本不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表达的含义会有所不同,更不会通过字义代入法选出正确的字义。
第5题考查具体语境下的词语搭配,读书多,理解能力、语感强的孩子,基本一读就能读出应填的合适的词语,而对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来说,每一个词要用在什么语境中合适完全不能理解。而这种能力老师很难教出来。
二、句子部分涉及句型转换
三年级语文句型转换中出现的一个新知识点,那就是语言描写中的提示语在前,在后或在中间的不同用法,在做这种句型转化时,要注意冒句、引号等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如下图所示第7题,当提示语在中间时,提示语前后所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提示语后要用逗句。
当提示语在前时,提示语后要加冒句,所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
当提示语在后时,前面所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
三、课内知识部分,涉及课本内容填空这部分题考查课本所学识记内容及对部分课文的理解,只有认真听课,并按老师要求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才能答对此题。
四、综合实践题,考查孩子们对具体语境下生活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类题多数考查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语言规范,条理清晰,三观正确。不过,这次我的所考综合实践题考查的是实际生活中人物行为、语言的理解。
如下图所示,明明写作业将墨水滴在地毯上,妈妈心疼不已,妈妈心疼的是地毯,而明明认为妈妈心疼的是墨水。这类题孩子能做对靠的是结合实际生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能力。
五、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一)、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在小学阶段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如下图所示,文段节选自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但题型也侧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老师在讲课文时,有的题可能讲得到,有的也可能讲不到,靠的是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表达能力。
如下图所示,第2题画线词句主要属于动作描写,说明老屋年纪大了,看东西很吃力。这一内容相信每个老师在讲课文时都讲到了,但学生在运用起来又会加入自己的想法,造成答案不规范。
第4小题,小蜘蛛给老屋讲故事的原因,是想减轻老屋的孤独,不想让老屋倒下。一般老师如果不深入讲这点,孩子们也想不到“减轻老屋的孤独”这一点,但孩子们只要答出小蜘蛛希望老屋不要倒下,就应该算对。
(二)、课外阅读理解《小蜗牛》这篇童话生动有趣,主题明确,阅读理解设题也不难,因此学生得分比较容易,这也符合三年级期中考试课外阅读设题难度适中的特点。
六、写作
三年级期中考试以写人和写童话为主,因课文三四单元都是童话体裁,而且童话又是三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写起作文来也比较轻松,因此,三年级期中考试考童话的可能性较大。
如上图所示,这篇童话是以续写的方式出现,写作前要让学生注意:
一、注意自拟题目,要符合已给开头的内容,不要跑题。
二、注意续写的格式:要将开头引入到作文中去。
三、写童话要构思一个明确的主题,编写故事。
四、所编故事要有情节,内容丰富,情节设定和描写符合人物形象。
五、童话中的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形象特征。
如下图所示,小作者的这篇童话就颇有深意,是一篇立意新颖深刻的好文章。
总之,三年级语文难度相对于一二年级大幅度提高,成绩的提高靠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而这些能力的全面提高并不是靠老师数日之功能教出来的,还要靠孩子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运用。
应家长要求附空白试卷:
小学三年级期中考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冀教版)现在的语文课,为什么有的语文老师感觉不好教了?
一些中小学校的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觉得语文课没有数学课好教,为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语文学科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我就拿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做个比较。比如小学五年级数学,一节课就教学生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学生只要做做相关的练习题,理解掌握就行了。所以数学学科教学相对简单,相对集中。
语文学科就不同了。首先要贯穿“人文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熏陶。其次要贯穿“语文要素”,里面包括的内容就很多了,生字词多音字近反义词,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等语文知识。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能力。和数学学科相比的话,语文学科要教学的知识点多面广,复杂多了。
第二,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知识,学生记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简单,操作起来难度不大。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引导着学生学习,是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共享,课堂教学以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模式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要互动,要交流。一句话,要把传统的学习知识为主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教育理念变了,教学模式就要变,教学方法就要变。有的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了,自然感觉语文课不好教了。
第三,语文教材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语文教材,以学习知识为主。现行的语文教材,变脸了,强化了语文的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培养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选文注重经典型、多样性。
因此,对语文教师而言,教语文课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语文教师感觉课文太难教了。
而且也不排除有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难度确实增加了。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丁香结》和《花之歌》,我就看到有的语文教师除了教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外,就不知道该怎么教了。
第四,语文考试发生了变化。记得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老师上语文课就是满堂灌,生字解词分段中心思想。老师教起来简单,我们学起来简单,只要死记硬背即可。那时候的考试也简单,也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老师教的,只要不懒惰,记下来就可以拿高分。
可是现在的语文考试题型太活,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考死记硬背的知识了,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组织表达、综合运用等各种能力了。尤其是课外阅读部分,简直就和单篇的课文学习没有直接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目标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所选课文有三篇,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
编者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如果教师紧扣课程意图施教的话,明显和当前的考试题型没有直接的关联。
这就让教师在教材、教学、考试之间非常纠结,非常难堪。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考什么教什么,或者简单地处理一下课文,直接刷题搞成绩。
以上是我个人的浅知陋见,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快来关注“三尺讲台一路行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