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战前很早就研制成功的ENIGMA编码机,原作者是为了各个公司保守商业机密开发的,结果得到军方的关注,战争的爆发才造就了ENIGMA的大量应用,也正是因为德国人对于ENIGMA的极度自信才导致了英国人后期的密码轻松破译。ENIGMA单词原意是“谜”的意思
当年破译德国的“谜团”密码(Enigma)就是靠这一台“图林甜点”(Turing Bombe)解码器。简·瓦伦泰(Jane Valentine)是当年操作员之一。这台解码器是60名二战老兵花了10年时间重新复制而成的。
006年9月4日,英国安全部门首次向世人公布了二战期间的一些机密文件,揭露了当年德国纳粹间谍是如何处心积虑地将密码隐匿起来,以躲过盟军的审查。
据法新社报道, 这批最新公布的机密文件显示,纳粹间谍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文件中就有一份当时最新的时装模特设计图纸,大衣、帽子和衬衣处的缝针都设计出了很漂亮的图案,而图案背后其实是一条密码,“敌军每小时都会有增援部队”。
同时,纳粹分子还将摩尔斯码与五线谱,国际象棋棋谱,以及一些看似是常规书写其实是速记书写的符号结合得天衣无缝。
邮件也是纳粹分子常用的武器。邮件中的隐形墨水、针孔、齿纹等都暗含着部队动向,炸弹突袭或军舰装备等信息。
在信件内容上,纳粹间谍经常会写上一长串字符,而每个字的首字母连在一起就是一条秘密军情。1942年,英军抓获了两名德国间谍,由此才得以破解一直困扰英国情报部门的一项重要密码:之前,英军收缴了一封“休伯特”写给“珍妮特阿姨”的信,虽然对该信表示怀疑,但是英军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据抓获的两名间谍介绍,把信的每个字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一条重大军情,“14架‘波音堡垒’战斗机昨日飞抵伦敦,准备进攻德国 。”英国战时反间谍军官大卫-皮特里后来也承认,这样的失误实在有些不应该。
据英国安全部门官员介绍,随着二战战事推移,英国反间谍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可疑信件中,德国间谍通常书写十分潦草,句读不标准,遣词用句不通顺,信封上贴着过多的邮票,信件送达地也往往是中立国家。 因此截获、破译纳粹情报的成功率也得到较大的提升,为盟军情报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战德国谜密密码
英纳格玛(ENGMA)是由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被誉为“超级密码”,并使密码编译从人工手写时代跨越到了机器操作时代。并且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密码加密做了不小的贡献。
英纳格玛(ENGMA)又称恩格尼码,在所有用于军事和外交的密码里,最著名的恐怕应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方面使用的ENIGMA(读作“恩尼格玛”,意为“谜”)。
扩展资料
恩格尼码的诞生: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所有密码都是使用手工来编码的。直截了当地说,就是铅笔加纸的方式。在我国,邮电局电报编码和译码直到很晚(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使用这种手工方法。
手工编码的方式给使用密码的一方带来很多的不便。首先,这使得发送信息的效率极其低下。明文(就是没有经过加密的原始文本)必须由加密员人工一个 一个字母地转换为密文。
考虑到不能多次重复同一种明文到密文的转换方式(这很容易使敌人猜出这种转换方式),和民用的电报编码解码不同,加密人员并不能把 转换方式牢记于心。转换通常是采用查表的方法,所查表又每日不同,所以解码速度极慢。
而接收密码一方又要用同样的方式将密文转为明文。其次,这种效率的低 下的手工操作也使得许多复杂的保密性能更好的加密方法不能被实际应用,而简单的加密方法根本不能抵挡解密学的威力。
解密一方当时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几百年来被认为坚不可破的维吉耐尔(Vigenere)密码和它的变种也被破解。而无线电报的发明,使得截获密文易如反掌。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民用商业方面都需要一种可靠而又有效的方法来保证通讯的安全。
1918年,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和他的朋友理查德.里特(Richard Ritter)创办了谢尔比乌斯和里特公司。这是一家专营把新技术转化为应用方面的企业,很象现在的高新技术公司,利润不小,可是风险也很大。
谢尔比乌斯 负责研究和开发方面,紧追当时的新潮流。他曾在汉诺威和慕尼黑研究过电气应用,他的一个想法就是要用二十世纪的电气技术来取代那种过时的铅笔加纸的加密方 法。
亚瑟.谢尔比乌斯 谢尔比乌斯发明的加密电子机械名叫ENIGMA,在以后的年代里,它将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为可K的加密系统之一,而对这种可K性的盲目乐观,又使它的使用者遭到了灭顶之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恩格尼码
二战期间德国密码是怎样被破译的呢?
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德国即将启动入侵英国本土,英国军情局在伦敦郊外的布雷奇利庄园设立了密码破译中心。在这里,有数百名工作人员参与破译德国军事行动的绝密情报。而这所庄园以及破译工作,同样也被英国政府列为最高机密,其代号就是"超级机密"。
正在英国人毫无头绪时,1938年,一位犹太人向英国情报人员透露,他曾是"艾尼格玛"的设计人员之一。英国人经过仔细甄别后,相信了他。这位犹太人真的复制出了一台"艾尼格玛"密码机,按照英国人的说法,这是仿制工程的奇迹,而这的确帮了英国人的大忙。
然而在1939年夏秋之际,德国人又改进了原先的密码机,复制品由此失去了效能,英国再次陷入困境。但波兰情报部门又出手解救了英国人。作为英国的盟国,波兰人将他们数年来对德国密码机的研究成果乃至新的密码机样机、已解密机器悉数交给了英国人。
仅仅一个星期后,纳粹军队就开进了波兰。这让英国密码破译专家诺克斯感动不已,他说:"波兰此举,就像一名古代的骑士在倒下之前,将手中的利剑递给了战友。"
在布雷奇利庄园,除了诺克斯这位破译界名宿,还有一位数学界奇才——图灵。他毕业于剑桥大学,战后依靠对密码机的研究成果,他成了开创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先驱者之一。
首先,他们从研制能模仿或能解释德国国防军每一个"哑谜"方式的机器入手,从而能推出所有德军主要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发布命令时经常变换的编码程序。经过艰难攻关,英国人终于制成了具有上述功能的机器,将之命名为"炸弹"。
1939年底,"炸弹"破译出了德国密码,英国人欣喜若狂。从此,德军的秘密计划和行动方案,源源不断地从布雷奇利庄园传到军情六处孟席斯上校手中,再直接交到丘吉尔的案头。事实上,德军在"二战"期间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没能瞒得过英国人,只不过英国人将情报来源一直掩饰得很好,始终没有引起对手的怀疑。
1940年7月2日,希特勒发布了第一组"海狮"作战计划,也即英国本土登陆作战计划。战役一开始,丘吉尔和空军参谋部就通过"超级机密"了解到德国空军的大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的计划。
针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要求夺取制空权的指令,英国皇家空军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方案。由于英国空军的飞机数量没有德国多,所以只能在适当时间、适当地方和适当高度,集中战斗机中队及主要防御力量,对付敌人的主攻力量。依赖预警雷达及破译的德国军事情报,英国皇家空军总能掐着纳粹空军到达的时刻精准升空拦截,而不需要时时空中巡逻防备德军突袭——英国空军由此大大减少了飞行员体力消耗及汽油等战略物资消耗。
1940年8月13日,苏塞克斯和肯特上空,80架德军"道尼尔 17"轰炸机群,以及更多数量的"容克 88"俯冲轰炸机,飞往不列颠腹地及海岸线执行轰炸任务。由于天空浓云密布,德军护航战斗机无法按计划起飞,轰炸机只好单独出击。
英国空军司令部事先已知晓德军行动计划,当在雷达上发现德国飞机后,立即启动早已就绪的作战方案……这次交锋,德国空军共损失飞机47架,另有80多架被击伤,而英国空军仅损失飞机13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