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信,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兵仙”之名,韩信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刘邦打下江山的功劳绝对有他的一大部分原因。但是韩信之死却十分悲惨,要说韩信是怎么死的,他是被吕后找人用竹签戳死的,令人胆寒。
韩信作为西汉开国功臣,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无人不认可。可惜韩信虽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令人惋惜,而说起韩信是怎么死的,则令人无不觉得胆寒。不过关于韩信是怎么死的,倒是有两种说法。
死因之一: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刘邦不知怎么回事,去问萧何,萧何说:“他这是讨封哩。”刘邦立时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还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韩信这才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刘邦坐了江山后,怕韩信势力大,压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杀死韩信,可是自己亲口封了韩信“三齐王”、“五不死”,怎么杀他呢?他想了个杀韩信的办法告诉了吕后。吕后召韩信进宫,对韩信说:“你犯下了谋反罪,君王叫我杀你。”韩信说:“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这事我得当面和君王说说。”吕后说:“哼哼,你见不着君王了,你看看你来在了什么地方?”韩信一看周围阴森森的,往上看顶棚遮得严严的看不见一丝天,往下看地上铺着毯子,看不见一点点地,又见不了君王,心里不由叫苦。
没等韩信分辨,吕后又说:“君王封你'五不死',我们都按君王的意思办了。我知道你还要说:没有捆你的绳,没有杀你的刀,这些我们都不用。”说完,一挥手,两旁几十名宫女个个手拿棒锤,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一阵乱打,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死因之二:另有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於汉土,绝不加兵刃於身。」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於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於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吕后也使用削尖的竹子,而非以兵刃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但无记载。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韩信,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而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出的主意。不过说到底,韩信之死,还是因为君王之心不可测。哪怕韩信对刘邦再忠心,作为一个皇帝,最怕的还是自己的手下功高盖主。而韩信的错误就在于,不懂君王之心。
1、与流氓打交道时就不能用君子之义
韩信当上兵马大元帅后,他的才华得到近一步施展,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隐患。他忘记了功高盖主一说,随着战功的建立,韩信以为没有他就没有刘邦的今天。所以开始骄傲自满,并天真的想象刘邦会兑现承诺,会与他平分天下。这也正是刘邦会起杀心的原因之一。
2、不能让流氓认为你会威胁他
当刘邦与项羽打得不可开胶时,韩信没有及时出兵救援,虽然最后也出兵了,但那是在刘邦亲自去求他以后。当时刘、项、韩三个军事集团力量相当。韩信出兵灭刘是不义的,而他的谋士坚决认为黄雀在后是上策。但韩在犹豫中没听进去。因为韩信认为不义的事是不能做的,所以他出兵攻项羽,最终为自己埋下了隐患。倘若韩信按兵不动,历史恐怕要改写了。
3、不能向上级要的太多
韩信灭齐后,想当齐王,但刘邦却没给,于是韩主动要这个王位。韩信认为这是他打出来的,书生意气地认为刘邦应当给他封官。他不知道此时刘邦已经认为其权力过大,所以没有及时分封。当使者向刘邦报告请求王位时,刘邦已大怒,但毕竟刘邦在江湖上混的时间长,经验丰富。他的大怒没被来使看出来,并当着来使的面高兴的封了韩信做齐王。为也为韩埋下的祸根。
4、预加之罪何患无词
建国后,刘邦大加分封。韩信本想继续当齐王,但刘邦却偏让他当韩王。此时韩信对这一危险信号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他想到要回老家,正好应了士子建功立业,回家风光一下。殊不知危险以然来到,这只是刘邦剥夺他兵权的第一步。并在后来的时间跨度时,一点一点的剥他的职。让他心中起了怨言,后来干脆不上朝。这为刘邦杀他找到更多的借口。
5、想杀人的人并不亲自动手
刘邦何许人也?并不亲自杀他,这会让别人说他不义。所以当刘邦出师,让吕雉与萧何将韩信骗至宫中斩杀。待刘邦回来时,却当众大哭一场,让众人以为杀韩信并非本意。
历史上为刘邦打天下的人都没有好下场,除了张良,张良将刘邦看得很清楚,他不要分封,只要求让他云游四海,于是早早就逃了出来。而萧何后来为逃过一劫,不得不故意贪污,几次下狱。让刘邦认为他不过尔尔之人,才免去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