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26岁时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当时他还是和硕智亲王旻宁,26岁的他终于有了长子了,但他并不开心,因为这孩子的生母只是府里最普通不过的婢女。
他认为这个儿子的降生败坏了他的形象,所以出身卑微的母子俩并不宠爱,甚至有点讨厌。但是嘉庆帝很高兴啊,一听说添了个孙子就欢喜的不得了,孩子出生当天就高调的宣布:“朕仰蒙昊苍鸿佑,列圣慈恩,于本日得皇长孙。云礽兆庆,奕叶延厘。明岁正值朕五旬万寿,嘉贶频仍,洵为吉祥喜事,允宜加惠宫闱,用昭福瑞”。同时还将其生母从婢女身份,直接封为了和硕智亲王侧福晋。
道光37岁时,奕纬11岁,嘉庆将这个一直疼爱的皇长孙奕纬封为多罗贝勒,奕纬成为清历代受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嘉庆此举,隐然有将奕纬列入皇位继承人的意思。
按说道光这面子里子都有了,应该早没啥心结才对,可他就是纠结长子的出身太低。就在奕纬封为多罗贝勒的第二年,38岁的道光登基称帝,这下子他不再暗自纠结了,刚继位就寻个由头褫夺了奕纬的多罗贝勒爵位。奕纬的生母也只是顶着个和妃的称号,在宫中没啥地位。
虽然不受道光待见,但奕纬毕竟是皇长子,而且奕纬比二阿哥大了十八岁,换句话说,在这十八年里,奕纬是道光身旁唯一的皇子。虽然道光的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后来生下了奕纲、奕继,但老二、老三早夭,奕纬依然是道光唯一的儿子。
道光已快五十岁了,虽然对皇长子奕纬仍然冷漠,但奕纬长相不错,身材魁梧,从8岁起就学会了骑马射箭,虽文采不佳,但是可以栽培的接班人,所以对奕纬的教育还是说得过去。《清实录》中就收录着不少道光帝教育大阿哥奕纬的圣旨,对其将来能继承大统还是有所期待的。
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1831年5月,24岁的奕纬突然生病去世,死的有些蹊跷。关于他的死,《老太监的回忆》一书记载:
“据传道光初年,老师某太史教读过严,告诉大阿哥(皇长子)奕纬要好好读书,将来好当皇上。大阿哥说:‘我当了皇上,先杀了你。’老师便将这话转奏了道光皇帝。道光大怒,把大阿哥叫来,他刚跪下请安,道光帝就踢了他一脚,正好伤了下部,没过几天就死了。道光甚是后悔,追封他为隐郡王。”
奕纬早年缺少父爱,性格难免有些不羁,适应不了上书房枯燥的学业,说出‘我当了皇上,先杀了你。’这样的话想来也是跟师傅赌气。但道光见他学习态度如此不端正,一怒之下飞脚踹倒了奕纬,却没料到这一脚踹在了奕纬的敏感部位,奕纬当时大叫一声就不省人事,没过几天就找阎王报到去了。道光不慎将皇长子踢死,此事可信度有多高?目前史料有限,尚难以验证。
而《老太监的回忆》的作者名叫信修明,他入宫前是读过十几年的书,是个书生,后来才过宫成了太监,信修明从何处得知这个细节并未在书中加以说明,因此可以推断这件事是从宫内太监隐晦的相传中得来的。
即便此事属实,因其不利于道光帝的名声,所以文献中绝不会留下这样的记录。在官修史书中,仅简单记载奕纬“道光十一年辛卯十月十二日未刻卒”,没有现多的说明死因。也从侧面说明了宫中对奕纬的死因有所隐瞒。
孝穆皇后:钮祜禄氏,是户部尚书三等公布彦达赉的女儿。嘉庆元年十—月,由嘉庆帝册封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当时绵宁14岁。嘉庆十三年五月。钮祜禄氏因病去世,棺椁先钎安在王佐村。绵宁登极即位后,追封钮祜禄氏为皇后,道光七年九月移葬于清东陵宝华峪。因地宫浸水,在道光十五年十二月迁葬到清西陵龙泉峪。从道光元年六月,经咸乍至光绪屡次加尊谥号,到清末谥号全称为“孝穆温厚庄肃端诚恪惠宽钦孚天裕圣成皇后”。孝慎皇后: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嘉庆十三年纽祜禄氏死后,她被嘉庆封为嫡妃,道光二年立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逝,道光十五年葬于西陵龙泉峪,咸丰二年三月升附太庙。道、咸、光三朝共尊谥为“孝慎敏肃哲顺和懿诚惠敦恪熙天诒圣成皇后”。
孝全皇后:钮祜禄氏,三等承恩公颜龄之女,道光初年入宫,比道光帝小26岁。由全嫔开始,晋为全妃、金贵妃、皇贵妃,道光十四年在孝慎皇后死后被立为皇后。道光二十年正月逝,终年33岁。她生有二女—子,儿子就是皇四子弈泞,即后来的咸丰皇帝。葬于龙泉峪陵寝后,在咸丰二年升拊太庙。安葬孝静皇后的穆东陵在慕陵东北二里处,这是一座反常的皇后陵寝。按清朝制度,皇后先于皇帝死者,与皇帝合葬,死在皇帝之后就另建陵寝。但这座慕东陵既不是帝后合葬,也不是另建陵寝,而是皇后与皇妃葬在一个陵寝之中。
为什么出现这种违反常规的情形,这需从孝静的身世说起。孝静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女儿,初入宫时封为静贵人,比道光皇帝小37岁,后来累晋为静嫔、静妃、静贵妃。道光二十年,孝全皇后死去,奕泞才l0岁,孝静当时虽然自己生有三儿一女,但她还是承担起抚养奕泞的责任,而且对待奕泞如同己出,对他照顾得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无微不至。奕泞感戴她的抚育之恩,即位后尊为“皇考康总皇太贵妃”。咸丰五年,太妃病重,咸丰将其尊号晋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七月初九,孝静皇旨病逝,终年49岁。咸丰帝虽然把她追尊为“皇后”,但她生前未当过皇后,自己也不是她的亲生儿子,所以不宜宣宗谥,不拊太庙。这引起了孝静皇后的亲生儿子恭亲王奕沂的不满,兄弟之间发生了矛盾,伤害了手足之情。直至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咸丰帝死后,同治帝即位,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奕沂为议政王,才决定孝静皇后升拊太庙,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加尊谥,全称为“孝静隶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辅圣成皇后”。
孝静死时虽然有了“皇后”的徽号,按说应另建山陵,但后妃陵寝的位次是道光皇帝生前亲自定的,嗣皇帝不能变动,为此咸丰动了一番脑筋,即尊父命,又敬康慈,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咸丰五年八月谕军机大臣中说:“朕奉大行皇太后慈恩覆庇,礼极尊崇,山陵大事,亟应敬诹吉壤。惟念慕陵妃园寝为皇考栾定位次,即为大行皇太后灵爽所凭,自应恪守成规,籍安慈驭。谨将慕陵妃园恭定为慕东陵。”
可见,慕东陵是因为孝静皇后的葬入,才由原名“慕陵妃园寝”改称“慕东陵”的。同时,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并按后陵的规制添建祭台、东西配殿、燎炉及神厨库。慕东陵的建筑中,在宝城之后,筑了一道墙,建三座门,中门饰琉璃花,黄瓦歇山顶,进门面南设石祭台,然后是月台,月台上是圆形宝顶,宝顶后有弧形围墙至中门两侧,形成后寝的部分。中门左右各有角门一座,两座角门叮通向弧形围墙以外和外围墙以里。围绕着弧形围墙,埋葬着16个妃嫔,形成以孝静皇后为中心,众妃嫔环抱于内弧形围墙之外,再外还有—层弧形围墙。这种形式布局,在清代皇家陵寝中仅此一例。但是,在关于慕东陵是否抢了慕陵风水,在朝廷引起了一场风波。
唯一的一棵皇帝独苗就这么没了,道光犹感心痛,为奕纬大办后事,降旨再次追晋其为贝勒“其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齐集之处,著停止。所有随从之谙达、哈哈珠色、各项拜唐阿,百日脱孝后,著各归本处当差。将来大阿哥奉移园寝时,由内务府传知该员等往送,并著用惇亲王(绵恺)仪仗,照多罗贝勒之例排设”。
令人寻味的是,次月道光帝赐谥“隐志”。“隐志”之谥非同寻常,令人难以琢磨,它到底蕴含什么样的含义,至今仍是谜团。
好在两个月后,皇四子奕詝出生,让年近50岁的道光得以安慰。一年后,六阿哥奕訢和七、八、九等阿哥也相继出生。后来奕詝继位,即咸丰帝,再次追封了从未谋面的长兄为“多罗郡王”。奕纬,堪称是清史上最惨的一个大阿哥,他在娘胎里父亲就嫌弃他。身为皇长子生前得不到父亲宠爱,死后却极其荣哀,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