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据《后汉书》)。东汉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岁就开始任公职,壮年时任豫州刺史。因为在和中常侍张让的斗争中失败,王允被迫去官隐居,在中平六年,何进掌权之后重新出仕,历任从事中郎和河南尹。在何进被宦官诛杀,董卓掌权时,他已经代替杨彪成为了司徒兼尚书令。身为地方官勤政爱民,由于朝廷腐败而被迫在此为官,从而密谋刺杀董卓。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共执朝政,但是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处死,时年56岁。
王允死后,“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迁都许昌后,汉献帝思念王允的忠贞气节,便改用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还特意派虎贲中郎将“奉策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以本官受绶,送还本郡”。后来,又封王允的孙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王允的坎坷一生中,另有一件事情也值得提及:即他对汉代图书、档案等文化典籍的收集和保护。董卓迁都长安时,王允特意把兰台、石室两个藏书馆所藏的图书和档案全部收集整理,用箱子运往长安。“诸藏典策文章,宽共部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惟盖,小乃制为滕囊。”后来,王允又收集了汉朝其他书籍,一律上奏珍藏,“经籍具存,允有力焉”。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他虐刑滥罚,以致京师百姓、官员人人自危,他又纵兵大肆掳掠奸淫,闹得民怨四起。国家也进入了一段黑暗时间。
当然,董卓的命不长,放纵过后很快被人收拾了,而这个结束董卓暴政的人在中国也是老少皆知,他就是王允。
王允除董卓当然不是依靠貂蝉,那个跟吕布私通的女人根本就不认识王允,她只是董卓的爱妾。
王允能除掉董卓和那三次险让他丢了性命的牢狱之灾有着绝大的关系。
我们在了解王允的历史时,曾经的他也是血气方刚,疾恶如仇。老福前面说过,在董太后时期,当时全国上下买官卖官现象非常严重。王允在山西祁县有个同乡本是游混无赖,既无学识,也没有德行,但仗着家里有钱,向太守王球行贿,最终买到了一个补吏的职位。
虽然这种事情在当时全国上下已经很普遍了,但王允对这种肮脏的交易依然十分忿恨,便当众揭露了这位买官公子哥的丑行,更过分的是王允还毫不识趣跑去跟王球争辩,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发生了这种事,王球自然很生气,惹火了一个太守,王允只能等着遭殃了,他很快就被抓了起来,投入牢中,王球准备随时把他杀掉。好在当时有个叫邓盛的刺史很钦佩王允的才识和性格。把他保了出来,并带在身边任别驾从事。这是王允的第一次牢狱之灾,有惊无险,还让自己正式进入官场,让他的人生道路得到了重大的转折。
王允第二次坐牢时,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当时王允已经在中央担任侍御史,负责监察方面的工作。并被朝廷抽调到豫州去担任刺史。作为中央空降的官员,王允到任后,黄巾起义暴发,当时皇甫嵩、朱俊、曹操等人在王允的地盘上与黄巾军交战,作为地方父母官,王允也参加了战斗,特别是在后勤方面给了部队很大的支持。
一次打扫战场,王允从黄巾军那里发现中常侍张让的宾客与黄巾军暗中相通的书信,张让是当朝掌权的大宦官,权势很大,极受皇帝宠爱。王允却不计较利害关系,竟把这事直接报告给了汉灵帝,这事让张让吓得半死,可张让有办法,很快就把皇帝给搞定了,汉灵帝除了痛骂了张让一顿外,并没有对这事进行追责。
张让逃过汉灵帝的惩罚,但他肯定饶不了王允,更找了个罪名,在公元185年的时候把王允抓走,下狱,打算处死,幸亏大将军何进等人出手相救,王允才保住一条命。
王允被免罪释放,还复刺史原职。可是,睚眦必报的张让并没有想让他活下去,几天之后,又找了个罪名把王允给抓了起来。
其实这时候王允的刚烈的性格还是没有改变的,他宁死也不向强权底低头,在这期间,司徒杨赐找王允谈过心,让他向张让低头认个错就没有事了。并告诉他,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只一味好强,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而王允的一个手下从事也来劝他,见没有效果,便气愤地对王允说:“你既然如此好名声,不如喝下这杯毒酒自杀算了,又何必还在狱中受别人的折磨呢?”出人意料的是,王允却拒绝自杀,他厉声说道:“我是堂堂天子的臣民,君王赐罪于我,我应当接受惩罚,按照王法在街头斩首示众,而且天下人都应以我为戒,不再违反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哪有私自吞喝毒药,以死逃避法律制裁的道理?”
在何进等人的帮助下,王允虽然没有被立即处死,但也没有被放出监狱,直到第二年,在朝中大臣的共同努力下,汉灵帝才下旨放了王允,但王允也不敢再留在京城了,只有改名换姓到民间去隐居。
直到汉灵帝死后,何进才把王允召回了京城,重新当上了大官,最后成了杀董卓的大功臣。
王允能灭董卓,那是因为他愿意在董卓面前低头,这跟他之前的性格是完全两样的,所以说没有那人生中的三次牢狱之灾,王允也就不会改变自己的性格,在董卓面前,他也许就只能跟伍孚一样当烈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