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希特勒可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炸弹,而这种炸弹的威力非常大,可以在瞬间摧毁整座城市。
当时,这封信并未引起罗斯福的重视。不过负责转交信件的罗斯福的科学顾问萨克斯为说服罗斯福,向罗斯福讲述了拿破仑因为没有采纳新发明的蒸汽船,没能建立起先进的海军舰队,最终被英国打败的历史。
罗斯福听到后,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说:“我不会成为第二个拿破仑!”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罗斯福愿意尝试研制新型炸弹,但也仅限于“愿意”,起码在一开始,罗斯福并没有主动去积极推进。
研制项目耗资巨大,美国的3颗原子弹总共投入了20亿,可当时,罗斯福下令研制之后的第一笔拨款只有6000美元,显然杯水车薪。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坚定了罗斯福开展原子弹研究的决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向毫无准备的美国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360架飞机从停泊在夏威夷东北部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目标是美军的珍珠港军事基地。
对日本来说,突袭珍珠港是反对美国这个限制太平洋石油供给的国家的合理行动。但是对罗斯福总统来说,这实在无法忍受。美国也由此卷入了二战。
珍珠港一役后,日本更加强调加强武装力量。盟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而日本却迅速占领了菲律宾群岛以及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隐秘又庞大的计划开始了。
为了全面研制原子弹,美国制定了一项长达3年的战争计划,这个隐秘、详细、完整的项目就叫做曼哈顿计划。
为了提高效率,美国决定将所有分散在军队、大学和各实验室研制原子弹的单位联合起来,这种体制被称为“三位一体”制。
陆军格罗夫斯少将被任命为工程总负责人,来自加利福尼亚的杰出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被任命为原子弹计划的主持人。
这个总执行人奥本海默非常有个性。他在上研究生时就曾经多次,在别人发表演讲的时候中途打断,直接走上台拿起粉笔,按照自己的想法重讲一遍,有时候甚至连他的老师也不留情面。
显然,这样的举动并不受人欢迎,但是,曼哈顿计划恰恰就需要这种投入、执着的个性。
计划开始的时候急需建造一个专门的实验室,于是奥本海默就亲自到新墨西哥州的偏远地带选择场地。最后他选择了附近的洛斯阿拉莫斯作为实验室的建造地,紧接着又还分别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和华盛顿的汉福德设立了一个工厂。
就这样,奥本海默一手建立的项目初见端倪,不过,这些机密项目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对外人而言,开展曼哈顿计划的洛斯阿拉莫斯并不存在,因为人们在任何一张地图上都找不到它。它只有一个邮址:圣塔菲1663号信箱。
奥本海默从美国的各所大学里挑选出顶尖的科学家,将他们陆续带到气候恶劣的新墨西哥。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
前前后后共有数十万人参与了这项计划,但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工作的真正目的。甚至连哈瑞·杜鲁门,也是在罗斯福去世后继任美国总统时,才得知这一计划的真正意图。
很快,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就在所有人都要遗忘这个低调的研究团队的时候,“曼哈顿”计划取得了一项惊人的进展。
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原子弹的威力,也使得同盟国坚定了胜利的信心。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杜鲁门打算用这些新式武器对抗日本,所以,美国又马不停蹄的制造出了三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代号分别是“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