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清朝人为什么留辫子?真正的清朝辫子是什么样子

历史趣闻     2019-1-29     点评:72举报

大家看关于清朝影视作品中,男人都是留辫子的,很多现代人会好奇,男人为什么要扎辫子?特别是在清朝,如果不扎辫子,还会被认为是反清的一种表现,是要被杀头的。清朝为何会有这个奇葩的规定?留辫子对清代人有什么意义?本文会解答



清朝人为什么留辫子?

汉族一向没有留辫子。到底用什么发型呢?看古人的画,大抵是留着长发,发长了在头上盘个髻(如明仇英绘的《桃源仙境图》)。奇怪的是清代王树毂的人物画,里面的人物也没有留长辫子。清代画家金农有自画像,画中的他已经光头,只有一束小发丝在脑后垂下来,说是辫子不成辫子,又似是辫子。

头上有没有辫子,成为两大民族的明显标志。满族入主,就以主人的气焰,要汉族人一律留辫子。最初入关时就下过这命令,但当时满族统治未稳固,在人民剧烈反抗之下一度收回成命。到顺治二年六月,清朝就对征服的地区下了严厉的命令,限期剃发。命令说:“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三军网:www.junshis.com

那么满族为什么留辫子呢?

古代满族人特别看重辫子。满族人的先祖发源于白山黑水,以打猎捕鱼为生,前头剃发脑后结辫,是为了穿山越岭枝藤不刮发,射箭瞄准眼前无乱发遮当,白天盘在头上便于生产劳动,晚上解下来可当枕头。满人信仰萨满教,按萨满教的说法,头发在头的顶部,最靠进天,是灵魂栖息之地,非常神圣。进关后又接受了汉人的孝悌观念,认为头发是父母所给,不容毁坏。满族人如果战死沙场,尸骨可以埋在外地,辫子必须剪下来送回家,系上姓名籍贯招魂葬之。 当年满洲族成年男子的发式为“剃发垂辫”,就是在额角两端引一条直线,将直线以前的头发全部剃掉,只留线以后的头发,并将它编结为辫,垂于脑后。这种发式是从先民的古俗中沿袭而来的。古代靺鞨人“俗编发”,女真人“辫发垂肩”,“垂金环,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妇女辫发盘髻”。这种发式便于骑射生涯,前部不留发,以免驭马疾驰中,让头发遮住了眼晴。头后留一条粗大的辫子,在野外行军狩猎时,还可以枕辫而眠,确实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 满洲族及先民所信奉的萨满教认为,发辫生于人体的顶部,与天穹最为接近,是人的灵魂之所在,所以发辫为我族人所珍视。在那时,战场上捐躯的八旗将士,如果尸体可以带回故乡的话,那发辫也必须带回,就是反映了这种原始天穹观。发辫不仅是我民族的外部标记,而且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在女真时期,发辫就“系以色丝”,到了清代,八旗子弟用金,银、珠宝等珍品制成各种式样别致的小坠角儿,系在辫梢之上,随辫摆动,格外美观。在《红楼梦》里,贾宝玉的一根黑亮如漆的大辫上,从顶至梢,…串四颗大球,用金八宝坠角,就反映了这种风习。大清定鼎北京后,强令剃发,这种发式便开始遍及全国。 三军网:www.junshis.com

历史上真正的清朝男人发型图片(暴丑):

550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然而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几乎就是光头)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族乃女真人后代,清军入关后,多尔衮下令所有男人必须依满人习俗,剃发留辫。即把前颅、两鬓的头发全部剃光,后脑勺留下比巴掌小一点面积的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不从者杀头。由此开始了中国男人二百多年留辫史。



太平天国时,洪秀全为反抗清朝统治,实施了严厉的剪辫子运动。太平军所到之处,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国内最早提出剪辫倡议的当是康有为。1898年他上书光绪帝,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但未被光绪接受。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波斯尼亚金字塔最新研究,波斯金字塔

波斯尼亚金字塔最新研究,波斯金字塔

历史趣闻阅读:446   点评:10
陕西高校国家一流学科排名,陕西省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

陕西高校国家一流学科排名,陕西省双一流大学名单42所

历史趣闻阅读:424   点评:18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第十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16,语文古诗词必背名句

第十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16,语文古诗词必背名句

历史趣闻阅读:540   点评:14
第1329期滕州的三瓶陈酿老窖

第1329期滕州的三瓶陈酿老窖

历史趣闻阅读:426   点评:27
天水历史遗迹,天水考古遗址

天水历史遗迹,天水考古遗址

历史趣闻阅读:464   点评:11
穿越千年的力证我们确是礼仪之邦丨陶寺遗址发掘纪实

穿越千年的力证我们确是礼仪之邦丨陶寺遗址发掘纪实

历史趣闻阅读:576   点评:25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9本书介绍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9本书介绍

历史趣闻阅读:11325   点评:393
考古盲盒大受欢迎的原因,十大最好玩的古代盲盒

考古盲盒大受欢迎的原因,十大最好玩的古代盲盒

历史趣闻阅读:596   点评:20
揭古代皇帝不为人知的洞房习俗

揭古代皇帝不为人知的洞房习俗

历史趣闻阅读:8499   点评:140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